□吳慶鈞
自從成年以后,兒童節漸漸被我忽略了,直到有了孩子,我才在意識里重新把這一天當成一個節日,陪著兒子過兒童節,同時揀拾起散落在記憶長河里關于兒童節星星點點的記憶。
記得我參加的第一個兒童節,全校師生齊聚在操場里,老師們組織了不少有趣的活動,比如“盲人摸象”、“釣魚”、“盲人敲鐘”等等。所謂的“盲人摸象”就是在黑板上畫上一頭大象,用紅領巾將學生的眼睛蒙住,然后學生憑著記憶走到黑板面前,伸手摸到大象鼻子即算贏,即可獲得一張彩紙制作的小票;“盲人敲鐘”亦如此,學生蒙上眼,用手里的木棒把懸掛著的鈴鐺敲響即贏,“釣魚”則是在空地上置放一墨水瓶,學生手拿木棒、毛線和鐵釘制作的釣竿,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鐵釘放入墨水瓶內,將墨水瓶順利“釣”起來則為贏。每贏一次能獲得一張小票,而每張小票能兌換一支冰棒或者一顆糖果。
由于我性格內向、木訥,在那次的活動里屢屢受挫,一張小票也沒有獲得,看到其他同學開心地吃著用小票兌換來的冰棒和糖果,我心里生發出無限的羞愧和自卑,從此便對兒童節生發出一種莫名的恐懼。
好在以后的兒童節,老師們改變了策略,沒有再舉辦那樣的活動,而是以班級作為組自己開展活動,并在兒童節下午全校大集合的時候,宣布三好學生的名單并頒發獎狀和獎品,因為我的敏而好學,每一次都榜上有名,當手捧獎狀和獎品(往往是一個筆記本或者一支圓珠筆)站在領獎臺上的時候,同學們報以我熱烈的掌聲和羨慕的目光。曾經因為兒童節帶來的 陰影和自卑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自信一直陪伴著我,走過我那青澀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hellip;hellip;
又是一年兒童節,回首過去,往事依稀,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