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兒子終于可以自己走路了。
這是一個突破,他可以自由地活動,家人也不必那么受累。或許是渴盼自由太久了,兒子很喜歡自己行走。聽說有的小孩會走路了,卻不愿意自己走,還是賴著要大人抱。
兒子會走路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麻煩。有時,他會自己走到茶幾邊擺弄茶具,走到辦公桌、床頭柜邊玩抽屜,為此,摔壞了兩個茶杯,抽屜夾到了手,他痛得直哭。最后沒辦法,我只得把茶具收起來,也用膠帶粘住抽屜。他的眼睛也尖,你開冰箱門、鞋柜門被他看到了,他也立馬屁顛屁顛地走過去開。我真不懂開門關門有啥好玩的,純粹是小孩子的好奇心吧。
到了周末,兒子在家里玩悶了,便一手拉著我,一手指著門外,表示他想出去。在商場玩具區他玩得起勁時,你要他走,他會使勁抗爭著,蹲在地上耍賴皮。
我和兒子都比較早起床,特別是在周末,老婆喜歡睡懶覺,我便給他喝了些開水,出去散步。在小區的廣場,我牽著他的手,他往哪兒走,我就順著他。兒子雖然還不能和我自如地通過話語交流,但在行走的過程中,我和他的心貼得很近很近。
在與兒子散步的過程中,我想到我的父親,父親一生辛勞,他對兒女的教育,從來都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用實際的行動,來體現作為父親對這個家的責任。我突然感悟到,陪兒子一同行走,其實也是父與子的一種交流方式。這樣的方式,無聲,卻是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