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勝發
幼時,年味是父親包里的新衣新鞋。那是個缺吃缺穿的年代,年幼的我們總盼望著早些過年,這樣就能見到遠在外打工掙錢的父親了,就能穿到父親特意為我們準備的過年的衣服了。
父親年前出去,通常年底才能回來。父親一進門就會把年幼的我們緊緊地抱在懷里,然后放下,一臉開心地把包裹里的新衣服和糖果拿出來,放在我們手里。而母親此刻早已在廚房里忙活開了,不一會兒,一碗熱騰騰的面條便到了父親的手里。父親接過面條,邊滿是饑餓地吞咽著,邊津津有味地給我們講外面的精彩故事。
上初一那年,父親在電話里說,到時回來給我帶一箱方便面。很少吃過方便面的我聽了滿是興奮和期待,每當課余閑下來就想著父親提著一箱方便面回來的模樣。對于成長在窮鄉僻壤的山村孩子來說,一箱方便面對于十多年前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奢侈的。
父親早早地在電話里說,要是考試得全班前三名了,就給你買一箱方便面,還獎勵一百塊錢。那時一百塊可是一個大數字,可以買很多東西,將近能買到二十斤豬肉。
那年學校早早地就放假了,我以268分的成績(總分300)排在全班第二的位置,班主任獎勵了我一張獎狀以及五元錢。回家的路上,我寶貝般把獎狀捧在懷里,生怕丟了,怕父親看不到。回到家,我把獎狀高懸在父親一進門就能看到的地方,心底滿是期待。
我期盼著,年愈來愈近了。走在村頭的馬路上,看著一個又一個提著行李行色匆匆往家趕的人,卻始終不見父親的影子。年三十那天,父親依然沒有回來,母親把準備好的一桌子菜煮了又煮,溫了又溫,到晚上各家各戶響起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時,父親依然不見影子。我和大哥站在門檻前,想著父親,想著父親要是在鞭炮聲中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那該多好啊。
那年父親是大年初一的晚上才回到家里的,雖然遲到了一天,但記憶里那年的年味卻很濃很濃。父親一回來就把我和大哥抱在懷里,緊緊地抱著,然后從包里拿出新衣服和糖果。我一臉期待著方便面。父親見我著急的樣子,從床底下拿出一個箱子放到我面前,我見了,心立刻飛揚起來。
許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能聽見滿臉疲憊的父親疲憊的鼾聲,那抑揚頓挫的鼾聲里沾滿了打工的疲憊和滄桑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