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平
上世紀,男女相愛,女方往往送男方親手織的毛衣,以表達愛意;而如今,用手工編織毛衣表示愛意的人越來越少了。原因很簡單,機制品比手工編織品更精美,款式也更豐富。隨著人們對手工編織品需求的減少、對機制品的偏愛,我們這輩人越發留戀手工編織品,更覺得它的意義非同一般。
小時候,家里很窮,母親為了省錢,我們全家人冬天穿的毛衣都是母親用舊毛線親手編織的。在那貧寒的歲月,我們就是用那一件件舊式毛衣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冬季。我清楚地記得,從前的歲月,母親白天忙完農活,晚上就坐在燈下為我們編織毛衣的情形。那時的母親很年輕,精力充沛,熬夜到深夜,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下地干農活。而我會在母親為我們織毛衣的時候,安靜地躺在床上,用兒童天真的口吻問母親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年輕時,我是個特別怕冷的人,秋天剛到,別人還穿著短袖呢,我就已經秋衣秋褲加薄毛衣全副武裝起來了。我老婆很喜歡也善于打毛衣,她的手很巧,會在毛衣上編織許多各式各樣的花紋,她知道我怕冷,年年都很早地為我織變換著花紋樣式的毛衣,背心、毛衣、毛褲、手套、圍巾,樣樣不缺。冬天的夜晚,她喜歡坐在被窩里邊看電視邊打毛衣;有時,早上醒來,她也接著打毛衣。不知有多少次,我早上醒來,就會聽到她編織毛衣的兩根毛針交錯摩擦發出的聲音。
我記得她為我打的第一件毛衣是件背心,膨體紗的,黑色和褐色搭配豎條花樣。那時我們還處在戀愛中,這件背心我現在還保存著,它已伴我度過一個個不知寒冷的冬季。過了幾年我才發現,背心里還織進了一絲長發。我問老婆緣故,她笑而不答。后來,我發現老婆為我打的毛衣里經常會多了她的長發。我想起“是誰將你的長發盤起,是誰為你做的嫁衣” 那句歌詞,就深悟其中蘊含著老婆的綿綿愛意了。
打毛衣真的很辛苦,不說有各式各樣的花式,不說有上針下針平針正針滑針掛針繞線針細褶針小鏈針長短針扇形針等等,單說每天捧著一堆毛線一針一針地戳出一件幾斤重的毛衣,兩只手,兩只手臂也夠酸疼了。
那一針一線織進去的是愛,是無可比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