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信
回家,過年,嘮嗑,游春,串門,這些溫情脈脈的字眼,在霜天凍地的季節里,像一個個暖袋,像一盞盞紅燈籠,又像鄉下老大爺老大娘手中提的小炭爐一樣,溫暖著在快節奏社會中,背著種種壓力行囊趕路的我們。所以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所以說,鳥近黃昏必繞樹,人近年未必回家;所以呢,我們常常安慰自己:年年難過年年過,事事難成事事成;所以呢,我們提著春節里用上用不上的大包小包,往家里趕。小孩把平常自己喜歡吃的薯條帶上,說老家的奶奶也一定喜歡吃。爸爸被小孩的懂事逗笑了,說,老家的奶奶只剩下兩顆大門牙看護家門,還想吃薯條?再說,老家滿地都是番薯壟,刨幾個,往油鍋里一炸,不就是薯條嗎?可小孩不理會爸爸的解釋,執意要將薯條帶上,說這是去年春節自己答應奶奶的一件事。爸爸的眼角一陣潮濕。
置身于濃濃的年味中,我不禁回憶起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那個春節。1977年時,大隊支部書記和幾位大隊干部牽著一頭牛犢來到我家,說這是大隊特意花七百五十塊錢買的,這牛以后就是你們家的,好好養它一年半載,就可以犁田耕地了。父親用粗糙的雙手撫摸著牛背,很顯然他掩藏不住心中的歡喜。是呀,當時,一斤米是七毛零五分,這只牛犢相當于一千斤米!這年除夕夜,和村里人一樣,我們都吃上了芥菜粥。粥里有幾塊榨干油后有點燒焦的五花肉,還有大塊大塊的檳榔芋片和小芋頭。這碗芥菜粥好吃極了。初一早,我們吃上了一大碗線面,線面上鋪著一堆雙層肉、花菜和蒜葉。這幾塊又大又厚的雙層肉,是除夕夜煮熟后撒上鹽巴的,這會吃起來香味和咸味都有。吃過線面,我們褲兜里裝上幾個可能是木薯粉摻得不夠,冷卻后變得有點生硬的紅團,還瞞著家人,去自留地用小彎刀砍了數棵百里挑一的好甘蔗,上路了。街巷上,人山人海,稱得上摩肩接踵,特別是電影院的那個賣票窗口,擠滿了人。賣票窗口只有二十厘米寬三十厘米高,不知是多少只手,反正,一只只伸向窗內的粗腕簡直就要把窗口堵住了。有數位膽大的,耍了個聰明,跳上窗口,低下頭,把一只攥著兩毛錢的手,硬是擠進窗內,他當然看不見窗內售票員的臉。所以,他那只伸進窗內的手拼命地在售票員眼前晃動著,倒像給人家煽風似的,氣得售票員用力拍了一下他的手。大家都笑了。我們小孩口袋里只有兩張一角的紙幣,自然不敢也不想把這錢全部花在一場電影上,便去租看連環畫。看了一本連環畫,花了兩分錢,之后,我們再走上街頭,看街頭耍猴的,套圈圈的,玩雜耍的。最扣人心弦的便是雜技表演,看人家不斷從嘴巴中拉出一條五彩繽紛的彩帶,眼花繚亂的雜技表演,只看得我們個個入神。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第二個年頭的春節是不同尋常的。就是這一年,村里人在各自的責任田上取得空前的豐收:甘蔗畝產九十擔,番薯畝產五十擔!不僅如此,人們終于盼來自由搞副業的春天,腰包里終于積攢到幾個錢。不用說,這年的春節,人們或喜笑顏開,或額頭稱慶,這個春節過得特別有滋有味。看,石磨前站滿了推磨的人,有大戶人家浸泡了二十斤黃豆,全家男女老少輪番上陣,石磨在飛快旋轉著,石盤上汩汩涌出的瓊漿玉液呀,是這個年頭的最好象征。看,每家每戶的煙囪一整天都在升騰著裊裊的青煙,大家都在蒸紅團。蒸餾熟的紅團擺滿了桌,熱氣騰騰中,還裹著棕葉淡淡的香味。剛剛出籠的紅團,個個紅艷艷的。小孩一大早就開始幫忙揉餡、印紅團,冬日里,他們的臉上總是泛出紅暈,可這會,他們的眉毛、鼻翼都沾上了紅粉,都烙上紅團的印記。這是一種齊天洪福。看,孩子們把一只鞭炮插在大埕前的松土上,邊捂著一只耳朵,邊用香柱點燃導火索。他們沒有聽到鞭炮聲,以為沒有點著,便怯生生地湊上去,想重新點燃導火索,卻傳來清脆的鞭炮聲,松土被炸開了一個小洞。受點小驚嚇的孩子們開心地笑著。看,正月初三一大早,村道上,山路上,田壟上,到處都是挑著紅布袋提著紅竹籃的人群,大家都忙著給人祝壽;這一天,到處是紅色的海洋,早晨,提著六束線面,兩雙雞蛋,一雙紅燭和一斤五花肉給人祝壽,中午,人家都來請你喝喜酒。酒席一多,大人們都不知道要上哪家,大人沒有分身術,便把小孩也派出去湊數,難怪正月初三這天的酒席,小孩當家,小家伙們有模有樣地坐在酒桌上,大吃了起來。看,鄰居家有兩位教師出身的兄弟正低頭忙著書寫春聯呢。飄逸著墨香的春聯擺滿了大廳,弟弟寫的是仿宋體,對聯上的字像印紅團一樣印出來,工整好看。最讓人始料不及的是,還有一位鄰居從事陶瓷坯子加工,平日里只見他自如拿捏粘土,未見過他寫個字。可這會,他卻屏神息氣,寫出了一手好字。他家的小孩也興沖沖地幫忙著,不過呢,這小孩竟然往米缸上貼“六畜興旺”,往豬圈上貼“五谷豐登”,惹來一段笑話。
后來,有了春晚。至今還記得為了能看上黑白電視,為了能聽到《難忘今宵》的歌聲,人們在除夕夜,從村頭跑到村尾,因全村只有這一家有電視機。這戶人家寬敞的大廳里三層外三層都是人,大家爭著要一睹春晚的風采。
后來,家家戶戶都有彩色電視機。人們在除夕夜就做了三件事:盡情燃放鞭炮,一家人圍著吃火鍋,開心地看著春晚節目。大家不再忙著磨豆漿,超市里有的是豆腐。不再忙著印紅團,市場上紅團多的是。人們不像以前那樣,張羅好一陣子只為除夕夜一頓飯。過年和不過年有啥兩樣?都是那樣吃的,仿佛每天都在過節。人們因此感嘆年味淡了hellip;hellip;
年味永遠不會淡。年味是一種歸心如箭的速度。年味是一種跨越關山的牽掛。年味是一種根節相連的親情。年味是一種辛勤勞作的盤點。年味是一種尋找開心的借口。年味是一種到達之后的出發。年味是一種折磨游子的鄉愁。年味是一種催人懷舊的樂器。年味,常常讓我們高興,讓我們開心,讓我們感動。人們呀,這一刻,你也許正絞盡腦汁購買一張通往故園的車票,或者已經踏上了溫馨的回鄉路,那就祝愿你一路平安吧。走在回家的路上,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