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人
前一段時間閑暇無事,我漫步閑逛于老村子里。走著,走著,突然,一陣“叮叮當當”聲傳入我的耳朵:“阿棟這么老了,還在打鐵?”我心里一陣疑問。
于是,我走進屋里坐下來和阿棟聊了起來。阿棟今年近80歲,50年前就開始打鐵,一直堅守到現在。阿棟說,打鐵是個體力活,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不知道這打鐵的手藝該如何傳承下去。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盛行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農村。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雖然簡單,但并不易學。
印象中,阿棟兄弟經常在一間破房子里,屋子正中放個大火爐,爐邊架一風箱,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火苗直躥。阿棟把要鍛打的鐵器放進火爐中燒,待鐵器燒至彤紅,迅速移至打鐵墩上,阿棟掌主錘,他的弟弟握大錘進行鍛打。一番錘打,一身汗雨,那鐵料便成為了要鍛造的物件。有時需要,阿棟會把鐵器放入水槽內,隨著“吱啦”一聲,一陣白煙倏然飄起,淬火完成。在鍛打過程中,要把方鐵打成圓鐵棒或將粗鐵棍打成細長鐵棍,堅硬的鐵塊變方、圓、長、扁、尖均可。
打鐵的工序很復雜,打一把菜刀都要8道工序,首先要將鐵放在高溫的紅爐里燒軟,然后經過熱處理、淬火、砂磨機打磨等工序,一把菜刀才算完成。只有等鐵燒熱了以后,才能根據需要打成不同的形狀。在鍛打過程中,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堅硬的鐵塊才可隨意變成想要的形狀。
阿棟打的鐵器有農具,也有部分生活用品,此外還有如門環、泡釘、門插等鐵制品。雖然打鐵是門幾乎算“過時”的手藝,但是手工打造的東西質量就是好。
打鐵,是一種傳承千年的原始鍛造工藝,那幾十斤重的大錘輪番起落,是需要很大的力量與氣度。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而隨著時代變遷,鐵匠鋪那響徹千年的“叮叮當當”聲,也慢慢退出了我們的生活。如今這一行業已是難覓蹤影,但阿棟還在堅守著,我不禁感佩地多瞧他幾眼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