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信
節假日、雙休日的市政廣場,熱鬧非凡。廣場上,有游戲征逐的娃娃,有喁喁私語的情侶,有陪孩子一道放風箏的年輕夫婦,有賣鮮花的中年婦女,有戴著老花鏡讀報的退休老人,偶爾,在傍晚時分或月朗星稀的晚上,還有些學生或情侶模樣的年輕人站在草坪上放飛孔明燈。總之,整個城市的市政廣場就像一條平鋪的雨后彩虹,充盈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色調,年少的、年輕的、年老的城市主人,都盡情持著彩練當空舞。
光景常新的廣場上,有一個老人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我的目光。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個長方形的人行走廊,長約有六十米,寬約有五十米。走廊外側有條寬約三十厘米的小石頭路,并與廣場草坪接壤。幾乎是每天下午四點半至五點間,老人都會準時出現在廣場。老人戴著近似于遮陽的黑色眼睛,半彎著腰,推著一部半合上的輪椅車,沿著人行走廊外側那條狹小的石頭小路行走。老人大約七十歲,他顯然是位盲人。只是,讓我驚訝萬分的是,老人推車行走時不偏不斜,總能讓自己的雙腳和輪椅車輛毫厘不差地落在這三十厘米寬的石頭小路內,鵝卵石鋪成的石頭小路,有點凹凸不平,正常人推著車行走在這上面,難免會偏離向草坪或人行走廊,可一位盲人卻做到了這一點。我不禁為老人擊節稱贊。
推一圈,二百多米行程,老人耗時四分零三秒;再推一圈,也是四分零幾秒。老人以近乎于用電腦控制的均速不間斷地行走五圈。而后,老人停下來,甩開雙手,在胸前和背后各擊掌幾次,他的這個休息環節耗時十六秒。我粗略推算一下,每次鍛煉一個鐘頭,那么,老人每天推輪椅的行程就是三公里,一年就是一千零九十五公里!
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全民健身蔚然成風,許多人還花錢刷卡走進健身房,在跑步機上拼命地飛奔著,花錢買流汗。社會上還同時流行這樣的一句口頭禪:請人喝酒,不如請人流汗。流汗運動常常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奢侈的項目。忙著賺錢談生意簽合同,沒時間運動;忙著家務相夫教子,沒時間運動;忙著工作敲鍵盤寫材料,沒時間運動;忙著應酬你敬我我敬你,沒時間運動。所以,醫生不得不提出忠告,現在人生活上工作上壓力大,每天堅持走路三公里,對身體大有好處。可是,有誰能持之以恒地做到這一點,我佩服每天都行走在市政廣場上的那位盲人老大爺,他雖然看不見姹紫嫣紅的春天和如歌行板的世界,但他的身上毫無肅颯之氣,他身上流淌著的是一股鮮明爽朗的快樂人生調子。他的生命之花突破層層陰霾頑強地綻放著,他那黑色的眼睛,半彎著腰推輪椅車的動作,是倒春寒中的一股暖流,是盛夏中的一杯冷茶,是深秋中的一顆紅柿子,是隆冬中的一朵紅梅,“一切景語,皆情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