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完婚是完成父母掛在心頭的一大任務,一代交一代。我結婚時,老家與城里共辦了兩場喜酒。婚宴過后,去了K歌房,與弟兄們盡情嘶吼一番之后,連日來緊張的情緒得到了極大的釋放。
結婚大事,如同戰斗。以至于,在前天晚上,我竟然夢到婚禮即將開始,自己穿著筆挺的西裝、打著鮮艷的領帶,腳上卻還套著一雙舊拖鞋。回家拿鞋已經來不及,岳父大人要把皮鞋借我穿,我一看,很破很臟,著急著,半夜便醒了過來。現在想想,那時的自己真的是緊張過度。
相比老家辦婚宴,在酒店辦程序明顯簡單多了,服務周到,確實省心。單位領導幽默的證婚詞和弟兄們的捉弄,博得全場親朋好友同事的陣陣歡笑和掌聲。因為賓客滿堂,所以分喜糖、喜煙占的時間最多,導致從頭到尾沒吃幾口菜,這情形和在老家辦婚宴時一樣。不同的是,在鄉下辦婚宴,需要準備的事情很多,除去收拾房間、搞搞衛生等前期工作由自家人搞定外,搭棚、擺桌、備菜、端菜、洗涮,都是親戚們集中在那幾天到家里幫忙。我們家的親戚人數雖不多,但個個都很熱心,人少力量也大,真的很感激他們。
農村辦婚宴要辦三場。其中,我結婚大酒安排在去年十二月二日晚,請同個村組每家一戶代表喝酒,那天是最忙的一天。一日晚是收禮金的時間,那個晚上也要辦四、五桌酒,給來幫忙的親戚吃。三日晚還要辦四、五桌,算是慶功宴,家人親自下廚,煮十來個好菜,慰勞這幾天忙碌的親戚。屋頂高音喇叭播放著莆仙戲曲,院子里大家忙碌的情景,還有小孩的嘻鬧,這就是農村的婚禮,熱鬧!新郎也不得閑,除了二日換上西裝不用干雜活外,其他時候都很忙碌。不過那天凌晨四點鐘我就起來了,按照風俗,得早起,請了木偶戲演,然后就是拜神。對這些,我是不大懂的,長輩怎么說照做就是。下午兩點多,迎親的隊伍回來了,撐著紅傘接新娘。家里人則先回避,據說這樣以后就不會“見面沖”,和諧為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結婚雖忙且累,但心情是激動的,畢竟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這樣的日子。
當然,各地的婚俗不一樣,就是在莆田,不同的鄉鎮,甚至不同的村,形式也不盡相同。主題始終只有一個,熱鬧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