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武
新中國成立之際,父親和母親正值青春年華,同為“革命大學”的同學。不久后,他們被分配到小縣城工作。由于積極肯干,父親被提拔為業務科長,母親則在文化館當管理員。
到談婚論嫁時,他們才發現縣城里根本沒有家具店。父親怕“大操大辦”影響不好,便從單位借了張木板床、兩個木柜和七、八條長板凳,再讓老家送來兩個紅漆箱子布置了一下,請兩邊的同事和領導吃了頓便飯,向鄰居分發了喜糖,簡單地就把婚禮辦了。
小屋沒擺設,家具也簡陋,大家都這樣,沒感到有什么不妥,相反,父親還受到領導的表揚,說革命青年就應該節儉,不講吃講穿,不貪圖安逸,以后肯定能把事業干好。
直到父親退休那年,跟他們住在一起的小弟裝修完房子,這些老古董家具實在有礙觀瞻,父親才戀戀不舍地還給單位,索回了借條。單位嫌舊,不要錢,轉送給門房羅大叔。
到我結婚時,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百姓的生活雖然還不富裕,但對婚姻大事看得挺重。參觀了單位分的新房,女友很興奮,她說自己準備好縫紉機、洗衣機、電風扇等嫁妝,要把房間里“襯起來”,并要我打一套既美觀又實用的組合家具。
我托人買來木料,帶木匠到大商場偷偷描了式樣。經半月加工,包括高低床組合家具、大衣柜、梳妝臺等十幾樣家具把房子里塞得滿滿當當。看到式樣獨特的“外國家具”,前來道喜的親朋好友嘖嘖稱好,有些要結婚的同齡人也想請師傅照樣打。我們為此風光了一陣。
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我們后來買了新房,與之配套的家具也在不斷更新,真皮沙發、電腦椅、紅木飯桌等應有盡有。妻子很講究家庭氣氛,在這方面舍得投資。她說家是愛的港灣,要布置得溫馨細膩。
轉眼間,女兒已到出嫁時。她看中了一套高層新房,我們幫其交了首付。那天,女婿拿出了家具的采購清單,像什么水床,流線型可移動的歐式組合柜等列入其中,還有高級音響,家庭影院,便攜電腦等。等新房布置好后,女兒要接我們去開開眼。
從父輩幾近原始的木家具到現在摩登時尚的“家私”,它從一個側面映襯出祖國六十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百姓的生活充盈了,幸福指數也在不斷上升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