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老屋
□李成炎
爺爺一直住在鄉下,守著那套古老的屋子,據說是爺爺的父親花了不少心血建造的,臨終前曾囑咐過爺爺,一定要看好老屋,所以爺爺一直不肯離開那里。老屋的設計很有特色,設有多處采光和通風口,光線充足,冬暖夏涼。冬天,只有在溫度低時,才會燒炭火取暖;而夏天最熱的時候,大人們則喜歡躲在家里聊天,輕輕的涼風總是不停地吹進老屋,根本不需要扇子,老屋也成了鄉鄰聚集聊天的好去處。
我的童年也是在老屋里度過的,老屋很大,有十幾個房間,是我和小伙伴們的樂園,我們常玩些捉迷藏之類的游戲,在老屋鬧翻了天,爺爺卻從來沒罵過我們,只是對我們呵呵地笑;老屋的后面是一座小山坡,爺爺在山坡上種了許多果樹,有枇杷、桃樹、楊梅等,幾乎每個季節都有果實成熟。那時候,我總是往山坡上跑,每天都習慣看下果實有沒長大點,待到成熟時便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摘下的第一個果實自然也歸我品嘗,那種滿足的快樂至今仍記憶猶新。老屋給我的童年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記憶。
我上初中后,就一直住在了城里,只有暑假或寒假才會回老屋住上一段時間,每次回去,爺爺都特別高興,殺雞宰鴨招呼我,雞和鴨都是爺爺自己養的,味道特鮮美。爺爺還會帶我參觀他的菜地,說起他的種菜經,說起老屋的種種好處,生怕我勸他進城似的,常跟我嘮叨:“夏天比城里好,連風扇都不用開,不像在城里,整天還得開著空調,得浪費不少電;在城里吃飯喝水都得花錢,但住在老屋,什么都不用花錢,菜地里有的是蔬菜,糧食自己種的,谷倉里有的是;想吃肉,家里養了雞、鴨、兔子,抓一只就行;水是從山上引來的泉水,清涼可口,比城里的水好喝多了hellip;hellip;”
爺爺總是滿嘴的理由,幾十年了,我們還是沒有說動爺爺進城,而爺爺在老屋里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從來不要父親給的生活費,相反我們每次從鄉下回城,總是要帶走爺爺一車的蔬菜、雞鴨之類的食品,我們帶的越多,爺爺越高興。爺爺說,在城里生活不容易,能省就省一點。我們對爺爺充滿了無限感激,有空就多回鄉看看爺爺,讓爺爺快樂。
爺爺老了,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起來,可爺爺還是堅守著老屋,樂此不疲地伺候他的蔬菜瓜果,以及那些帶給他快樂的家禽,也許老屋才是爺爺生命里最溫暖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