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鄉
□踏 浪
工地上已經幾天沒活干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曾試著找了幾個工地,可人家看我身材這么單薄,根本不敢招我。
后來我想我還是“重操舊業”——在老家我學過自行車修理,我可以在街頭擺攤,聽說有的收入還不錯。擺攤的成本幾十塊錢就夠,可是工錢還沒發,吃飯用的是工地的“菜票”,手頭沒有啟動的“原始基金”。但是我相信辦法總會比問題多。我通過收集整理一些廢品賣了點錢,經過幾天的積攢,終于買回了一把氣筒和一些補胎的工具及材料。我用一輛舊自行車將蛇皮袋裝的這些東西載出去,找了個車輛來往比較多的地方支起了小攤。第一天下來賺了七塊五,雖然不多,卻也知足。
過了幾天,工地上又停工了,我就又出來了。為了避免遇到熟人,我騎著單車來到離宿舍很遠的一個街頭。然而遺憾的是我還是遇見老鄉了,當老鄉走到我跟前的時候,我才發現那一刻自己特別羞愧:我居然落魄到在街頭擺地攤的地步,老鄉回去會怎么說hellip;hellip;還好老鄉守口如瓶。出來擺了幾回地攤,漸漸有了點經驗,“收入”也漸漸好起來,好的時候一天賺過十七塊五,“十七塊五”可以把我一直想買的書捧回家,想到這我就無比滿足。
一天我在廈門江頭一帶擺攤。為了避開熟人,我把攤子支在路邊,自己“躲”在樹下看報,等有人過來時再到攤前也不遲。當我還在為生意清淡發愁時,一輛突然拐彎的越野車帶倒了氣筒,車輪從它身上碾過,氣筒被壓癟了。那一刻我感覺車輪不是從氣筒上碾過,而是從我的心上壓過hellip;hellip;
這件事給我打擊不小,一個人在異鄉真的不容易!在那樣的場合,真是欲哭無淚!雖然此后我不再出去擺攤,但我默默告訴自己,不管打工的生活如何艱辛,都不要被打垮!我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工地的圍墻邊上有一家打鐵店,掛著一個牌子lsquo;打鐵rsquo;,這讓我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面的保爾·柯察金,我也希望自己能夠被鍛打成一塊好鋼!”在艱辛的勞作之余,我堅持寫作,陸續有一些習作在報刊上發表。后來,老家一位老師推薦我去北京一家公司應聘,我帶上一本厚厚的剪報——幾年來發表過的新聞、文學作品,幸運地成為了公司的一員hellip;hellip;
他鄉不相信眼淚。在人生的道路上,若想有所成就,就要學會在挫折中前進。我會不斷為自己加油的,同樣也為在理想路上勇敢攀登的伙伴們鼓勁打氣:相信總有一天您會收獲甘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