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信
一年中,村里最熱鬧的當數正月十五鬧元宵。村里有很多在外做生意的人,盡管要急著忙一年的生計,但他們也會耐心等待,等待元宵節日的到來。吃了元宵湯圓,看了元宵圈燈,他們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家鄉,開始又一年的漂泊和打拼。
正月十五鬧元宵,良宵一刻值千金。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游燈。村里人習慣將游燈叫做圈燈,從早上開始,大家就忙著準備燈板。燈板有三米長,上面有十個燈座,能擺放十盞燈籠。燈座上糊著做陶瓷用的濕黏土,這樣,蠟燭就可以牢固地插在黏土上。燈籠上寫著家長的姓氏,整個燈籠非常艷麗,洋溢著一種濃濃的節日氛圍。燈板的兩端各有一個直徑五公分的小孔,是用來銜接兩張燈板的。在圈燈中,銜接兩張燈板的那根一米長的圓木棍非常關鍵。圓木棍的上面一小節直徑只有四公分,底下部分的直徑跟燈板兩端的小孔一樣,也是五公分,如此一來,兩張燈板的孔就可以套在圓木棍上,而圓木棍上的兩張燈板可以左右擺動。圈燈時,人有時用單手提著圓木棍行走,有時則把圓木棍舉起來,將燈板放到肩膀上。
這天一大早,父親就將一大塊紅布掛在門楣上。一會,他帶著鋤頭出去,上池塘挖些黏土。回來后,他像揉面一樣揉搓著黏土,這才把黏土粘貼在燈座上。那十盞燈籠他是擦了又擦,父親說,全村的人都在看熱鬧,燈籠是咱家的臉面,一定要擦亮。圈燈是一年中的好彩頭,絲毫不能麻痹大意。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后,他用一支上面抹了茶油的香炷逐一點燃燈籠內的蠟燭。紅色的燭光映著燈籠,一種溫馨的祝福寫滿在燈籠上。試火成功后,父親又逐一將蠟燭輕輕吹滅。他小心翼翼地安裝燈籠,那虔誠的眼神呀,似乎是在守護著一個新春中的愿景:地肥水足,人壽年豐。
這天的晚飯大家都早早地吃了。到了晚上六點半左右,村里戲臺一帶傳來四聲火銃那巨大的轟鳴聲。火銃是一種舊式火器,里面裝著火藥,一旦點燃火藥,會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四聲巨響好比戰場上的信號彈,又如街頭的信號燈,這也吹響了圈燈的集結號。父親放了一串鞭炮后,把燈板放在肩頭,圈燈去了。田野間,小路上,到處都是紅艷艷的燈籠,把整個村莊照得亮堂堂。村里的圈燈,先是生產隊內的集合,將燈板串成一條小火龍。接著是片區內的幾個生產隊集合,此時的燈板已經銜接成一條大火龍了。最后,幾個片區的幾條水龍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戲臺旁的一大塊空地上。此時連成一片的燈板長達兩公里,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到了晚上七點,又是四聲火銃的巨響。過后,圈燈正式開始。每當圈燈時,村里戲臺一帶總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在這風清月白的良宵,人們早早地匯聚到戲臺下,先看一會社戲。戲臺的外側有好幾個炸海蠣餅的攤子,一陣風吹來,空氣中飄蕩著香噴噴的味道。大人們這會正目不轉睛地看戲,這元宵夜演出的戲都是傳統好劇目,總讓人偏愛有加。而成群結隊的小孩更喜歡這里的氣氛,他們邊吃著海蠣餅,邊在戲臺后側空地上玩耍著,追逐著,玩得不亦樂乎。這會,聽到巨響的戲迷們和孩子們知道圈燈開始了,便紛紛轉過身來觀看。
圈燈線路大致是沿著村莊的外圍進行的,有時在人海中穿梭,有時在田埂上慢行,有時在墻角急轉彎,有時又在馬路上狂奔。沿路人頭攢動,人潮一陣一陣地涌動著,夾道歡迎火龍的到來。人們爭先恐后地燃放著煙花爆竹,地面上鞭炮噼里啪啦,天空中花炮競相綻放,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觀看的人群里三層外三層,站在前面的人歡呼著,吶喊著,不斷為圈燈的人喊加油;站在后面的人都伸長脖子,他們恨不得將自己變成長頸鹿,好把眼前這激動萬分的場景看個夠。明月當頭,在燈海月光的輝映下,那些穿著新衣裳的小孩們,他們打打鬧鬧地跟著花燈跑著,貓著身在行走的燈板下穿梭著。
最熱鬧的地方當數鎮上的街頭。街道的布局像一個圓圈,花燈就是繞著這個圓圈行進的。人們把街道擠得水泄不通,后來者只好站在商店門口的臺階上,有的人干脆像看社戲一樣,搬出高腳凳,俯瞰著大街上的燈海。在街道的狹窄處,圈燈的人雙手拼力拉著圓木棍,想讓燈板成功實現轉彎,可是,此刻的燈板已經拼成了一條火龍,火龍不聽話似的,不住地搖頭晃腦,不時地擺動著自己的身軀,燈板一下子就向人群拐去。躲閃不及的人群一陣驚呼,身體也紛紛向后倒著,好在有后頭的人頂著。有數個調皮的小孩,點燃了一只小鞭炮扔向花燈,腳下冷不丁一聲悶響,圈燈的人雙手一顫,燈板上的花燈也顫動著。更有數個愛搞花樣的男人,在花燈經過的路徑上燃放一長串鞭炮,害得圍觀的人群向后躲著,而圈燈的人把花燈高舉在頭頂,幾乎是跳躍著狂奔著沖過這道鞭炮的封鎖線。花燈在超速轉彎著,這對圈燈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其應變力和協調性顯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站在高處鳥瞰,此時的花燈已經將整個街頭圍成一個巨大的五彩繽紛的圓圈,這個圓圈像神話中哪吒腳下的風火輪一樣,閃著翅膀飛翔著,異常壯觀,瑰麗無比。
接下來,花燈在一段筆直寬暢的馬路上行走著。圈燈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防止燈板折斷,也防止燈籠燃燒,就是村里人所說的“出燈”。燈板上還掛著一小瓶水,這算得上是一把“滅火栓”,如果不小心“出燈”,燈籠上的火苗立馬會被撲滅。經過個把鐘頭的急行軍,圈燈的人早已經滿頭大汗,氣喘吁吁,這會在馬路上圈燈,他們有意放慢了節奏,稍微喘口氣。馬路邊,圍觀的人們早早地架起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燒的火堆渲染著燈火輝煌的節日氣氛,烘托著紅紅火火的新時代。才剛剛換了口氣,圈燈的人就覺得有點冷場,聽不到看人群的歡呼聲。圈燈中,走在最前面的被稱為“頭燈”,舉“頭燈”的人也是最辛苦的一個,他必須每時每刻都把一盞大燈高高舉起來。“頭燈”高呼一聲“跑”,圈燈隊伍的前頭就跑開了。這一聲“跑”好比一道威嚴的行軍命令,又像部隊緊急集合時的報數一樣,快速地向后傳遞著,隊伍后頭的接到命令后,也跟著跑起來。瞬那間,這條在馬路上慢吞吞爬行的火龍,一下子又騰空而起,像一列呼嘯而去的火車。
在田埂上,圈燈的人一步一步地行走,這是圈燈中最吃力的一段路。田埂的下方就是小水溝,如果稍有不慎,人掉進水溝還不要緊,要命的是燈板也會折斷,并產生連鎖反應,就像汽車追尾一樣,后面好多燈板也要掉進一片爛泥。大家這會不敢逞英雄,小心翼翼地行走著,彼此間照應著提醒著,終于走過這段圈燈中的危險地帶。最后,圈燈隊伍回到了出發地,而戲臺上的戲正高潮迭起呢。
到了戲臺后,所有的燈籠按片區四處散開了,村莊里又出現了幾條慢慢涌動的火龍。每個片區各有一個拆燈板的場地,元宵夜圈燈的最高潮就要在這上演了。
我們片區選擇在操場上拆燈。操場的跑道外側早已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等待這個扣人心弦時刻的到來。開始了!圈燈的人把燈籠舉在頭頂,拉著燈板沿著跑道飛快地奔跑著,如閃電,如駿馬,如疾風,這是一條勢不可擋的活龍!跑道外的尖叫聲、吶喊聲、加油聲一浪高過一浪,整個校園沸騰了。火龍在快速運動中不斷縮小半徑,最后形成了一個金燦燦的八卦。
之后,連接三個鐘頭的燈板拆開了,各家各戶都提著燈籠回家。田野上,到處都是游動的燈籠,這是一個花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