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修筆店
□黃東明
朋友打電話來,讓我陪他上街去修鋼筆。我一聽不由啞然失笑,現在都用上了電腦,還有幾個人在用鋼筆?他卻說,這支派克鋼筆他雖然不常用,但這是他父親留下的唯一遺物,對他來說非常珍貴,可今天他的小孩玩耍時,不小心把它摔壞了。他一定要把它給修好。
當我們走在街上,憑著記憶來到修鋼筆的地方時,那里卻物去人非,當年那幾個修筆的小店鋪早被電腦店、服裝店和音響家電店所替代。我們連問幾家店鋪的老板,他們都搖著頭說,現在看不到修筆匠了。我們頓時傻眼了,又不甘心地坐車在全城轉了一圈,可進入我們視線的是,一家又一家的賓館、酒店、商場。第一次,我發(fā)現我所在的城市變化竟如此之大。最終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整個城市找不到一家修鋼筆的小店。記憶中那些修筆匠的身影,已經遠遠地離我們而去。
在陪失落的朋友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30年前上學的日子。我記得,那時擁有一支英雄牌鋼筆就足夠讓人驕傲,更別說是派克了。文具盒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支閃著金屬光澤的鋼筆。還有愛炫耀的小伙伴,把鋼筆帽別在襯衣口袋上,似乎這樣更神氣。那時我們不太愛惜鋼筆,一支筆用不了多久便會光臨街上修筆的小店。我還清楚記得,當時就算大街上多么嘈雜,但一進他們的店子就不由讓我們噤聲,一種讓人無法言訴的敬畏,如霧氣般蔓延開來。而這些修筆匠,小心翼翼接過我們遞過去的筆,如同觀看一件珍貴的工藝品,端詳一陣后,才用一片輕柔的布將筆仔細地擦拭干凈,再用極輕的聲音告訴我們,鋼筆的問題出在哪里,然后才進行修理。這一切過程,就是在極小心、極嚴肅的過程中進行。當年,對于我們這些毛躁心急的孩子來說,肯定不能接受,總會不耐煩地催促著,而修筆匠總是面帶微笑說,就快好了。也只有現在,我才理解他們當時的遲緩是對知識的看重和敬畏,因為在當時人們的心中,鋼筆其實就是知識的象征。
30年后的今天,曾經的小縣已經成了一座繁華的城市,當年的孩子也已漸漸成了城市的一道道脊梁。而那些清貧的修筆匠卻已悄悄離開了,他們也許作古,也許退隱。但是我相信,在某一時刻,他們一定會再次從我們柔軟的心靈里含笑走過,會再一次告訴我們:“筆是知識的開始,只有筆才能讓我們擺脫無知和貧困。”原來,他們也是這個城市崛起不可缺少的一步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