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文
□林金松
日前與一位同事漫談時,我建議他分管的“寫作”專欄除了刊登學生習作外,也可以發表老師的下水文。所謂“下水文”,狹義是指老師寫給學生參考的同題示范文章;廣義則不局限于老師,可用途是一樣的。這里取其廣義。
學生時代,我固執地認為,文無定則,幾乎不看范文。只在考初中前夕,被當過小學校長的父親硬逼著死記硬背了他寫的三篇下水文。父親向來不大關心我的學習,此舉多半是為了朋友的兒子——我的同學。我一邊硬著頭皮念一邊犯嘀咕,題目抓得到嗎,用得著嗎?果不其然,初考作文題為《親愛的解放軍叔叔》,我和那位同學都寫得很順,順利地考上了莆田一中。不靠父親的下水文,靠的是家鄉的后巷山。山上常年駐扎著高機連,小朋友與解放軍叔叔親密無間,考題剛好撞上我們的槍口,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自然沒得說。
我在山亭中學期間,初三學生對語文代課教師有意見,校長和班主任求我“李代桃僵”,當時我從莆田二中“謫貶”到“界外底”心灰意冷缺乏教學熱情,可終于被人家的真誠所打動,于是初三年段政治和一個班語文一起教??吹綄W生的作文實在不行,我只好動筆寫下水文。除了個別特懶的學生來個猴子式的模仿外,大多數同學還是有長進。有一位同學的作文還與七縣第一中學一師范學生習作同刊于《蒲公英》,讓校領導著實高興了一陣子。敝帚自珍,我手頭還有兩則寫于1981年年初的下水文。不妨抄錄《校園里的早晨》之一段以博一粲:“一輪旭日噴薄而出,給校園披上了一層絳紗。三五成群的同學英姿勃勃,行進在弧形小徑上,灑下一路悅耳的笑聲hellip;hellip;”
這些年來,我給同事、朋友的孩子寫的下水文不計其數,多為應付考試的臨陣磨槍之作。往往是同事、朋友道聽途說來的押題,絕大多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可有一次卻十分正點,至今我仍不清楚是歪打正著或是其他。只知道有人得了滿分40分,我的下水文只得39分,主人欣慰我慚愧。
一天下午,兩位朋友找上門來,說是頗費周折搞來的題目,此番一定要幫忙。其一說,明天就要考了,找別人來不及了,有總比沒有好,你是快手,就這么定了。另一說,盡量快,爭取晚上8點半以前給孩子過目。話說到這份上,我只好硬著頭皮干下去,如此猴急,當然只有速度沒有質量。我寫好后電話通知他們來拿,天公不作美,大雨如注,兩人是一路蹚水到我家的,褲管全濕了。不出我所料,這次押錯了寶,叫我說什么呢?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