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具的變更
□國 宏
歲月彈指一揮間,華夏大地滄桑巨變。在這巨變中,我感受最深的則是農具的變更。
我出生在農村,從小就接觸農具,參加工作后又沒離開過,現在又承包了一些荒田,可以說,數十年中,各樣農具一直沒離開過我的手和視線。
建國初期,爺爺帶著父親在那片長滿了雜草的土地上,硬是用一把鐵鏟、一柄鋤頭墾荒造田,為全家人植下了綠色的希望。我記事時,生產隊正辦得紅紅火火。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蓋間小房子,專門用來存放各種農具。那時,農村還看不到“機械化” 的影子,每戶人家光農具粗分就有耕地整地農具、播種農具、灌溉農具、收獲農具等七八種之多。農具多,是因為農具原始、性能低下,比如春播,那時在播種麥子時,一律采用人工手捻——用手將一粒粒種子埯進地里。前邊一人手播,中間一人“踩格子”,后面一人用腳踢土蓋壟,再后面還要有一人牽著牲口拉著磙子壓平。期間,人和牲畜都很累,春播成了難捱的一關。即使是這樣貪黑起早、沒日沒夜地干,也不能確保塊塊地“保墑”。
漸漸得,出現了犁鏵、揚锨等農具,人們的勞動強度稍稍有所減輕。前年,我家承包了村里的數十畝荒地,秋收成了大問題。過去秋收,家家都是人工手割,一人累了一天也割不了2畝地,耽誤農時不說,還影響收成——大豆等角類果實一經暴曬,果實都崩落到地里了。像我家這么多的土地,用人工根本收不過來。在金融部門的幫助下,我家購買了一臺收割機,收割脫粒一次完成!過去得10多人收的地,現在是兩天時間便可“搞定”,而且做到了“顆粒歸倉”。老父親看到后,感慨地說:“眨眼的工夫,糧食已從田間送進倉了,這簡直像做夢一樣啊!”
是的,“簡直像做夢一樣”,這正是廣大農民的共同心聲啊!從手播到機收,這一系列農具的變更見證了建國60周年、改革開放30多年來,神州大地發生的巨大變化!農具的變更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側面,但正是從這小小的側面中,13億中國人聆聽到了偉大祖國昂首前行、日新月異的鏗鏘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