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日
油紙傘是開在記憶里的花朵,那些開在民國最旺盛的花,如今,悄然凋零,成為老一輩人內心的珍藏,幾十年發黃的舊時光里,一朵朵油紙傘花,順著門前的石板路一直開到小巷深處,點燃了小城人的懷舊清結。
曾經看過央視春晚獲獎節目《小城雨巷》,這個舞蹈就是以典雅而古樸的油紙傘為道具而傾倒觀眾的,就是那一把把多彩的油紙傘,撩撥著你的心弦,引得美女們如此地鐘愛已經過時的舊物。
細雨時節,擎一柄油紙傘,伴著滿樹的花香,穿過幽深的巷口,詩意地行走,那樣的柔美,溫婉,簡直就在畫中。
即便這樣的意境,油紙傘還是褪去了歲月的芳華,只能在書本里尋找從《雨巷》里走出來的丁香姑娘,尋找神話里“斷橋借傘”的白素貞,尋找陳逸飛的名畫《油紙傘》里的恬靜女子,尋找張愛玲筆下那個將油紙傘撐開遮住臉,演繹了一場傾城之戀的白流蘇。
我想先人們一定賦予了油紙傘更多的期待和夢想,他們從不同的雨霧中趕來,演繹著愛,演繹著美。因為我們看到了屬于她們的油紙傘,嗅到了從油紙傘上散發出來的花香。
一切都是美的,不僅僅是油紙傘帶給你的希冀,更多的是它裝扮了這個世界,裝點了人們的生活,詩化了男女冥冥之中的質感hellip;hellip;
油紙傘,擁有著唐詩般的韻律,宋詞般的婉約。在這花紅柳綠的世界里,擁有一柄散發著桐油香的油紙傘,就是不用,掛在墻上,當一個懷舊的文化符號收藏著,心里也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