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剛
紫薇是《詩經》里的植物。無論音節,還是意象,默念著“紫薇”,很容易地讓人想起一個鄉間的女子,婀娜多姿的女子,“似癡如醉弱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它有著芳香的倩影,安靜的自持。盛夏,花朵開得豐盛端莊,令人暗暗吃驚;風霜既至,卻也坦然自若,斜斜的花影,如同一種清涼的慰藉。
在中國的詩歌里,紫薇是艷艷晴霞,是霏霏絳雪,是靜女其姝,是幽姿自喜。紫薇之美,美在秋日。李徑桃蹊荒蕪,而紫薇的花叢鋪陳出一片熱烈的情意。詩人的觸角是敏銳的,他們在賦予紫薇以審美理想的同時,也接收著紫薇傳遞的生命的消息。
紫薇是花葉喬木,又名無皮樹、滿堂紅、百日紅,花期很長。明代薛蕙這樣寫著:“紫薇花最久,爛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續放枝?!?又如,“紫薇花開百日紅,輕撫枝干全樹動”,枝干一撫,所有的枝條都在起舞,實在是一種美麗有趣的樹。
今人也有詩句描摹紫薇的韻致:“它漫不經心地,從上向下開/我有時看著濃烈的紫,擔心/它會忍不住啜泣起來。”作為植物,它們是城市建筑精巧的修辭,卻也是生活必然的遇見。日日走過的紫薇,在這黑與白的縫隙里,總該有一點點變化吧。這樣一個美好的念想,使得詩人發現紫薇是這個黃昏唯一的光源,一種妥帖、安適的光芒,把她覆蓋了。遠處的事物之渺遠,就像未來一樣遙不可及,只有紫薇,在她的眼前盛開著。眼前的紫薇,目光一打量,就認出來了:她是詩人的另一個自己。海水和紫薇,詩人從兩種事物上找到了價值的尺度:遠處的虛無縹緲不名一文,近處的繁花一枝千金難買。
花朵迎來飽滿之際,也是滑向枯萎之時。紫薇能夠承受生命的繁華富麗嗎?它的情感太濃重了,過分的沉浸,一旦抽空,它置身的現實會坍塌嗎?濃烈的紫,可能的啜泣,這實質上蘊涵著一個貫穿古今的悲劇故事。瀟湘煙雨湘妃竹,潯陽江上琵琶女,讓人念及所有美麗的女子痛苦的遭際。那些才貌俱佳的女子,并不都是能在美麗的頂點把控自己命運的。有花有多少笙歌,無花就有多少啜泣。青春的翩翩舞姿,描畫出花瓣凋零的雛形。
從《詩經》里一路開花,紫薇有著自己的花語。在這個季節,讓我們諦聽著紫薇的消息,經由一首首詩歌傳達出內心深處美好的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