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森
什么是幸福?幸福離不開物質的基礎,通常人們認為的物質財富多,社會地位高,健康長壽、婚姻美滿、兒女成長,應該說是幸福的。
美國曾有那么一些反潮流的青年男女,厭惡人世間的喧囂吵鬧,要到原始森林皈依自然,結果沒去幾天,一個個狼狽逃回。所以任何人要追求幸福就必須面對現實,充實的物質生活是構成幸福的必要因素。
幸福又是人們心靈的感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一種對生活的滿意度,充裕的物質生活絕不是它的全部內容;相反,單純的追求物質財富導致不少人的焦慮感在增多,幸福感在減少。只有愉快的心境,才有幸??裳?。心情不好,即使貴為皇帝擁有天下的權利,富如蓋茨有花不完的金錢也依然很難幸福?!都摇分械挠X慧、《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不都是大家熟悉的例子?一個人只有當他覺得幸福的時候,才有幸??裳裕绻约憾加X得不幸福,你能說他幸福嗎?
知道了幸福的內容,我們應當怎樣去追求幸福呢?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hellip;hellip;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人民大眾的幸福而奮斗,像雷鋒那樣把奉獻作為快樂,把為別人謀利益作為幸福,甘于古人栽樹讓后人乘涼,把自己的幸福融入為人民大眾的利益奮斗中,不斷地升華自己,作一棵小草,也要給世界帶來一片綠蔭,使自己生活得充實快樂,這樣的人一生就是幸福的。相反,以自己為中心去面對世間的一切,患得患失,像林黛玉那樣,一會兒傷春,一會兒悲秋,無病呻吟,顧影自憐,這樣的人能得到幸福感嗎?
一個乞丐在一寒冷的冬夜找到一個馬棚,他把馬槽里的馬料美美地飽餐了一頓,鉆進旁邊的草堆里暖暖地睡了一覺,比起不知在哪里的又冷又餓的同伴,他覺得自己幸福極了。貪得無厭的人,總是不滿足,生不出幸福感。而知足者卻能在極為簡單的物質條件下得到滿足和快樂。人生歲月有限,人生欲望無窮,渴望十全十美,追求永無止境只會把天堂當地獄。生活中有這種現象:不少人在低收入的時候,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覺得自己很幸福。當腰包鼓起來以后,對自己的生活水平反倒不滿意,覺得跟別人比吃了虧,這種心理貧困,隨著更多的家庭步入小康會越來越多,成為常見的社會病。
俗話說,好事多磨,人生不可能每一次都是成功的,要奮斗就意味著必須面對成功與失敗兩種結果。不順利的事往往十有八九,一個生活的強者,一個幸福的不懈追求者,他會把每一次失敗看作下一次成功的階梯和難得的經歷。同樣的困難環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念,有人情緒低落被壓彎了腰,有人則意氣奮發,更顯豪邁氣概。幸福其實就在不懈奮斗和努力的過程中,只要奮斗了、努力了,問心無愧,人生就有價值,就是幸福的。
幸福,令人心動,令人遐思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