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 然
上大學的時候,宿舍沿街。小巷里的房子很少。記得有一座老房子,面積很大,后來成了一個農(nóng)民工子弟的學校。從宿舍樓上看,有幾處院落上的窗子已經(jīng)很破舊了,屋頂上的瓦已經(jīng)灰暗無光、殘斷碎裂,在陽光雨水的作用下,從碎磚殘瓦的縫隙里漸漸生長出了一種細高的茅草,它們站在屋頂最高處,在風里輕輕搖曳,顯得寂寞又清寒hellip;hellip;
工作了,經(jīng)常出入大街小巷。有一次踏上一條石板小巷的時候正好趕上雨季。霏霏細雨里,我急切地走著,盡管腳下一滑一滑的。一柄大紅的雨傘撐在手上,竹質(zhì)的傘骨,大紅大綠的傘面,雨落在上面是那種清兒脆的滴滴答答。這時候,真的懷疑自己不再是自己了,如果不是時髦的衣裳和高跟鞋,儼然就是詩人筆下的那個撐了雨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樣結(jié)著怨愁的姑娘。
后來住了小區(qū),我卻依然喜歡那一條條小小的街巷。隨著歲月的變遷,城市里的小巷變得越來越少了。驀然回首,已是高樓林立,而鄉(xiāng)下,屋頂?shù)拇u瓦也都翻新,還聳立起了幾棟白墻紅瓦的樓房。眼前再沒有了舊日里窄小院落的那種灰暗無光,草氈的屋頂也是早已不見,覓不到蹤跡的還有從碎磚殘瓦的縫隙里漸漸生長出的那種細高的茅草。漸漸的,我的生活開始干澀。
又一次,去江南小城訪友。那是一個湖泊星羅棋布的去處,街道都是沿湖的,枝枝蔓蔓,像極了爬山虎。也正是因了城小湖多,造就了自古有之的一條條小巷。甫一到,我就迷醉了。清晨、午后、傍晚、午夜,我游弋在小城的小巷里,傾聽它們訴說各自的興衰,感受它們各自的苦樂,撫摸它們各自的創(chuàng)傷。漸漸地,我的心靈和它們的心靈融為一體,我看到的,已不是一條條小巷,而是一個個靈魂。
每一條小巷都有其特別的氣質(zhì)。恰如人,有的膚淺,有的靈動,有的深沉,有的狹隘。也正是因了其豐富的臉譜,給了我們行走不倦的理由。感受小巷,你不得不行走,而且每一次的行走,都會有完全不同的心靈體驗,這感覺,恰似翻閱《紅樓夢》,隨著年齡的增長,悟到的奧妙也會越來越多。正是在行走中,小巷靈動起來了,成了一幅會動的山水畫,可觀、可游、可居、可行。
駐足,它又成了一幅不會動的山水畫,但在靜謐中,我的思緒開始飛動,神交千古,物聯(lián)百脈。細細地審視小巷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時間的靜止中,即便一叢不起眼的青苔,一片不經(jīng)心的落葉,也被放大鏡般呈現(xiàn)出來。它不同于平日視角下的世界,它是一個靈魂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有著愛麗絲夢游仙境般的妙想。
如果你想,生活是簡單的,一如彈掉身上的塵埃。在輾轉(zhuǎn)追逐中,人的目標會泛濫、分散、變遷,但只要守住最本真的東西,就會游刃有余。小巷,于我是生活寄托、精神信仰。于你呢,有沒有那么一個生活方式,可以觸摸到自己靈魂的最深處?想到了《盜夢空間》里主人公的那個小小陀螺,如其所說,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自己的“圖騰”,在迷茫時,在浮躁時,在平淡時,把它轉(zhuǎn)起來,找到自己的位置,厘清夢境與現(xiàn)實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