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作為一個活在2011年中國大地上的人,某天隨意翻看一本詩集,絕不會被問到是不是學寫情詩去追求姑娘,一定是被評價成“文藝青年”。如今對于文藝青年這個詞語,據說一般人被稱為“文藝青年”的時候,總想回復一句:你才文藝青年,你們全家都是文藝青年。
在這個時代,讀詩歌的越來越少,寫詩歌的也越來越少。當然,詩歌以前給人的影響不是這個樣子。不需要追溯太久,起碼在不少人的孩提時代還聽見很多人用詩歌歌唱80年代,只是如今舒婷已經隱居海島,汪國真據說生活還不如意。或者說哪怕是現在,我們還是看見很多00后的小朋友還和我們小時候一樣,咿咿呀呀背著唐詩宋詞和關關雎鳩。
回想起唐詩宋詞還有詩經,或者看看紅本子毛主席詩歌,還有圣經和史詩,起碼詩歌能表達所有人類的七情六欲,也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其實我們的年代,這些個詩歌的功能都有著替代的東西,比如歷史論文記敘文等代替了史詩的記錄功能,新聞記者采集編寫的工作代替了《詩經》時代的采詩官在民間采集的工作,小說戲劇和電影都可以講故事,散文可以表達很多情感,隨筆和時評也可以指點江山hellip;hellip;
講起來,每一種文體的流行都根基于它所依存的無論是上流還是中產還是底層的人民大眾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多的問題在一個個朝代和土地間遭遇幾次背棄和重拾,包括唐初年的陳子昂大聲疾呼的漢魏風骨,包括后來韓愈的古風運動的。詩歌,這個如今顯得孤獨的文體在我們文明史的長河里,常常在某一個階段突飛猛進地成長,也常常在某一個階段衰落。古代的文官需要用詩歌的文體報告更高級的官員民間情況,自然會促進詩歌的發展。古代的人沒有電影和電視,就喜歡聽說書人說書或者看小說看京劇,而現在有了電視和電影自然看戲的就少了,可是我們不可以因此否認電影和電視比起京劇就低一等。
雖然說文體之間沒有貴賤差別,我也無法否認詩歌的獨特性質。毫無疑問,詩歌是那一份“限量版”的款。畢竟是限量版,詩歌是高級定制,用最高度的集中方式表現社會生活,用最凝練的語言,最高度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形象性最強。限量發售的詩歌就像個巨型的放大鏡一樣放大了你原本所有可能會有的情緒,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所以詩歌里的你,無限瘋狂,無限絕望,能笑到哭又能哭到笑。另外,詩歌還有無可比擬的注重結構、形式、節奏和音韻,用一種限量版的調子積淀出的音樂美、建筑美、舞蹈美、雕塑美、繪畫美。詩歌,因為是限量而美麗,而孤獨。
詩歌,其實終究也是讓人仰望的,畢竟仰望總是孤獨而豐富的體驗。溫總理《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圣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恒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有那些時候,突然看著城市就累了,對聲色犬馬累了,對文藝清新和矯情都累了。只想找個角落安安靜靜地看著天空,讓人類的善和惡,還有善惡交織的不安,都在這宇宙星空里化作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