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 亮
蓑衣,曾是我小時候最羨慕的一種草編披物,一直想擁有一件,沒能如愿。幾十年過去了,蓑衣似乎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在即使是農村也不多見了。
千疙瘩,萬疙瘩,猜不準,憋死他。謎底就是蓑衣。蓑衣,是用蓑衣草編織而成的,編織非常精細,如同現在的雨披,外面是無數個蓑衣草的草穗覆蓋,內面是均勻一至的無數個菱形連接而成,每一個菱形的菱角都是一個小疙瘩,每一個小疙瘩都大小相等,內表平滑光潤,看上去整個蓑衣外表毛聳聳的不雅觀,像個怪物,但內里平滑滑的透著個氣,是種田人夏天最理想的遮身衣物了,雨天遮雨不濕身,晴天遮陽曬不透,同時,還是田間、地頭、樹蔭下休息最好的鋪墊。所以,在農村,誰要是有個蓑衣披著,誰就是位非常幸福的人。
在農村雖然蓑衣不是什么珍貴的物品,但也并非是人人都有。為了能有一件自己的蓑衣,我暗下決心,自己動手,于是就去割蓑衣草。割蓑衣草,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是有季節的,一般都在立秋的前后才行,而且蓑衣草不是大面積的生長田間,只是河邊、水渠的地方才有,一個秋天很難割到所需要編織成一個蓑衣的草,再加上自己對蓑衣草的成熟時間不了解,幾個秋天過去了,也沒有籌備好蓑衣草的任務,自己動手編織蓑衣的夢想也隨之化成了泡影。
蓑衣現在已經不再是農村人遮陽擋雨的護身符了,它只能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見證,一種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