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軍
兩千年前,一位哲人立于河邊,面對奔流不息的河水,想起逝去的時間與事物,發出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遙想當年是什么觸動了如此多愁善感的老夫子,“惹”出了如此深邃的一段對白,讓我們輩隔著遙遠的歷史去遙望、去叩問。
日升日沉是歲月,月圓月缺是光陰,花開花落是代謝,山盟海誓是滄桑。那些從我們手指尖溜走的日子,如今都去了哪里呢?人生百年,幾多春秋。向前看,仿佛時間悠悠無邊;猛回首,方知生命揮手瞬間。人就是那么怪,在眼前的時候都不懂得去珍惜,當時光流逝后,才發現眼前的可貴,才會醒悟自己就好如一名匆忙者,除了遺憾什么也沒有留下來。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奇妙的東西,它最長又最短,最慢又最快,既可擴展到億萬年無窮大,又能分割為分分秒秒無窮小,它對人類最公正而又最偏私,最慷慨而又最吝嗇;它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這是哲人的感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是詩人的高歌。“珍惜時間等于延長壽命,鐘情于時間的人,時間對他也鐘愛。”這是偉人的教誨。時間,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圣賢為它謳歌,為它贊嘆。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人生苦短,萬事難全,青山不老,濤聲依舊,只要我們珍惜每一天,就能在自己的生涯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