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曾有一位美國的華人朋友,與我談到他的孩子在美國受到的課堂教育:一次英文課,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作文題“假如生命只有一個月,你將做什么?”,老師讓同學們思考后,宣讀自己的主題。
學生們來自不同國家,答案卻基本一致:很多同學都說,要和家人及親愛的人在一起,度過這最后的時光。一位同學說,她要每天微笑面對身邊的人,給他們美好的記憶,自己也可以平靜地離開。有的同學說,要多為別人做些有價值和愉快的好事hellip;hellip;此時身外之物都變得不重要。我對朋友說,這真是一堂觸動心靈的作文課!這堂課讓我們思索生命的價值,意識到時間的寶貴!
人生充滿不可測知性,往后看,似乎還有30年、40年、50年hellip;hellip;可是世事難測,天災、人禍、疾病、戰爭隨時都可以讓你預想的這人生50年、40年和30年在瞬間灰飛煙滅,化為幻影。
死亡并不可怕,當我們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生。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善待他人。這樣我們的日子才會越過越晴朗。
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對死亡曾寫過一首《挽歌》詩:“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焦曉。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現代詩人藏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hellip;hellip;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hellip;hellip;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生命有時并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每個人是否活出了生命的價值,為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美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道:要學會珍惜幸福,善待他人。要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生,這樣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又充滿了許多未知數,如果生命明確為只有最后一個月,你將如何安排?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我們做許多事,都要盡力避免浪費。當我們珍惜生命與時間,在我們有限的時間與生命里,每個人都應該認真生活,努力工作,不拋棄,不放棄,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好人!
老師的作文題讓我們更尊重生命,讓我們學會珍惜時間,珍惜幸福,學會感恩,關注健康,為中國的強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我親愛的朋友,您不妨也認真地問下自己:“假如生命只有一個月,我將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