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山楂樹之戀》還沒有拍攝時,我看了原著,得出結論:“爛”小說。那本書后來在身邊眾人手中傳來傳去,在外觀和內容上達到“爛”的統一。拿去的人無不哀叫。此書從語言到題材到邏輯幾乎一無可取,三流言情寫手的套路。只是我們驚奇于小說腰封上的名人推薦:“作家王蒙先生看完《山楂樹之戀》后說:我們再也不愿意去經歷這樣的一段歷史,但愿這樣的愛情故事已經絕版。主持風格語句越傻越發雷人的大姐魯豫看完《山楂樹之戀》后說:我喜歡、又痛恨這樣的敘述,到最后還讓人肝腸寸斷!70后新生代導演陸川看完《山楂樹之戀》后說:這樣的作品可以把人們的心靈深處那份雪藏的純真之心,再次喚醒hellip;hellip;”
我看完《山楂樹之戀》后沒有太大的什么感動或者淅淅瀝瀝矯情哭一場,我對電影的感覺就是,小說人氣基礎好,加上是張藝謀擅長的商業電影總會有商業策劃,沒啥意外是部叫賣的作品。我個人認為《山楂樹之戀》無論在思想還是拍攝手法上都遠遠不及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只是不欣賞小說作者艾米,居然給電影挑出了一百多處硬傷,這個老阿姨的意思是,硬傷加軟傷,這部電影除了傷就沒別的看了吧。原作者對改編的電影挑出點毛病咱可以理解,但你硬要拿個放大鏡,連人家的汗毛數不符合你的期待都要算作硬傷這就比較過了。本身對于這部小說,那樣惡俗的一個“白血病”大結局,早已被韓劇用得稀爛,甚至中國隨便任何一個言情寫手都曾經編過這樣大同小異的故事,已經是個不可忽略的硬傷了!不過賣版權數錢的時候,誰都沒有批評過硬傷軟傷。
說到這個俗氣情節就要好好討論,老三為什么要死?但凡催人淚下的純愛故事,一定要有一個人先死,否則如何面對純愛過后平凡瑣事的那一地雞毛?然,似乎女作家喜歡安排男主角死(比如《山楂樹之戀》),男作家喜歡安排女主角死(比如《挪威的森林》)。死是愛惟一永生的途徑?一對男女,只要相處得足夠久,總是會從享受變為忍受。忍受看上去的確不是一個好詞兒,然而,對于人生,享受總是一時,忍受才是一世。
話說回來,號稱“史上最干凈的愛情”,這“干凈”從哪里來?主要就是無知。純情,應是內心的純潔和善良,以及對愛情神圣化的追求和信仰。費雯麗在《魂斷藍橋》里曾塑造了一個淪落風塵的站街女,你能說她不純情?另外純情也意味著你要為愛付出,要有犧牲hellip;hellip;
看網上關于本片的討論,更多人關注的是男主角的胸毛和女主角的胸罩,稍微深層次一些的也只停留在純不純情的爭辯中,我終于明白什么叫“浮躁”了。但是事實上,我還是特別佩服網上一篇洋洋灑灑的《世界這么亂,裝純給誰看》的作品,那得被社會“強奸”多少次才能換來這份“鎮定”。別把無知當個性,更別把無恥當榮譽。
《山楂樹之戀》能紅起來,本身也說明了我們的時代“純情”太匱乏了,足見國人對真誠愛情的渴望。所以,《山楂樹之戀》出來應合了我們,也是符合文化消費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