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蘭
我喜歡寧靜的時刻。譬如春日的午后,一杯清水,一書在手,人生多少煩惱事,也如清風(fēng)也如云。書,讓我穿越時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又譬如夜深人靜時刻,難以成眠。一燈如豆,微弱昏黃的光在房間里投放出一角的星輝。身邊躺著所愛之人,面容恬靜,那一刻,內(nèi)心有著淡淡的喜悅,頓時感覺這一生也了無遺憾。
我喜歡鄉(xiāng)村的夜。鄉(xiāng)村的夜具有原生態(tài)的美,它在寂靜中綻放出自然的蓬勃生機。如果說城市的夜屬于偏愛熱鬧的人,那么,鄉(xiāng)村的夜則完完全全屬于熱愛自然的人。
王維在輞川隱居期間,寫下“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樣的清靈妙詩。可見,自然與心境之間有著一層微妙的關(guān)系。心境決定著一個人在與自然相處時所作出的相應(yīng)的情緒反映。同時,只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之下,人們內(nèi)心清空,心無旁騖,才能與大自然進行隱秘的心靈約會。而鄉(xiāng)村之夜恰恰貴在靜。過濾了白日的喧囂和躁動,它給無數(shù)生靈一個張弛有度的生存空間,在靜寂中安撫著人們疲憊的身軀,乃至躁煩的靈魂。造物者的創(chuàng)造是合情合理的。——生命圖景的描摹需要濃墨重彩,也需要大片的空白,這樣才不至于太擁塞。
一年秋季。深夜的校園里,晚秋蕭瑟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著。我獨自站在宿舍窗口,感受著鄉(xiāng)村特有的寧謐之夜。頭頂?shù)脑鹿忪o悄悄地流瀉著乳白色的清輝,世間萬物披上了一層薄若蟬翼的輕紗,那是月光女神賜予人類的甜美夢幻。天上,人間,共此明月。我陶醉于這一刻的美好邂逅。青山綠水,樹林原野,蟲魚鳥獸,都在大地母親的寬廣懷抱中沉沉睡著了。凝神靜聽,于無聲處,我仿佛聞見了大自然的夢中囈語。遠處,山巒黑黢黢的,在天際勾勒出一道黑亮分明的中界線。還有一星燈光恰在山腳位置,蒙蒙地蒙蒙地亮著。我微笑著想,也許那是如我一般失眠之人吧。
那星燈光至今還鑲嵌在我的記憶中。它讓我覺得異常溫暖明亮,那汩汩而執(zhí)著的明媚,猶如久盼兒歸的母親在深夜的深情守候。經(jīng)不起這樣的誘惑,我的心一不小心就如一尾魚般滑入情感的柔波里,隨著它游弋追尋。就在那一刻,我很想念家,想念家里的一切。那種感情,如海上旭日東升,噴薄而出。靜思凝想中,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急的犬吠聲,尖銳而刺耳,在那樣寧靜的夜顯得分外驚心。它不同于“狗吠深巷中”的安逸閑適愉悅動人,在深夜聽來似乎有些憂傷的感覺,那是心底說不清的痛,一如那星燈光。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屬于中國式的人生智慧。寧靜致遠,超凡脫俗,是一種極致超然的境界。人心處在寧靜之中,往往能收獲意想不到的人生穎悟。在日益喧囂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更要學(xué)會守護心靈的寧靜,不至讓自己在紛繁復(fù)雜的人世中迷失本心。在靜謐中慢慢沉淀過濾心上的嘈雜紛亂,守護心靈深處的安寧,在靜謐中發(fā)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