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忠
關于一些電視劇,特別是一些戲說什么什么的電視劇,其胡編亂造,謬誤百出,早已讓許多人生厭和不滿。批評的話,也說過不少了,但結果如何呢?你走你的陽光道,我行我的獨木橋,你看不慣就別看,我這里照樣玩得轉。于是,一些不尊重史實的電視劇,一往屎里覓道,往臀上貼金,一路尋幽,一路微探,風頭依然“勁”得很!
老實說,對此類只是把“古”稀釋、將酒兌水的電視劇,我是從來不激憤的;而對那些實在平庸、實在淺薄的電視劇,我也只是采取付之一笑或轉換頻道的辦法。原因很簡單:商品經濟社會嘛,犯得著當真嗎?
可這一回,我想肯定不會只有我一個人要當真了。
話說近日,我從福建電視臺新聞頻道里看到這樣一條消息,有個電視劇,竟把世人皆知的中國古代女英雄花木蘭淪為一名妓女。
這真夠“奇”、“絕”了吧?或換句話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不過就在這一刻間,也有一股冷氣已從我的腳下直竄到腦門了。
恕我孤陋寡聞,我沒有看過這個電視劇本,也不知道這個電視劇是否已拍成了或播出了?更不知道那位創作者是想“一鳴驚人”或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在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擁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度里,把一個不爭的古代巾幗英雄,隨心所欲、活端端地改篡為慘不忍睹的妓女。難道這也是出于“手法大膽”的考慮?或是故意走旁門邪道,想在票房上撈一把?在這里,我想問的是,這個電視劇是從哪一冊、哪一頁正史或野史里發現了這個驚人的“秘密”?如果不是,那是一種“考”古新發現,還是一種“改編”新發明?如果都不實,甚至連胡編亂造的本領也沒有,便兀自異想天開地開涮一個古代女英雄,豈不活脫脫表現了自己的天大無聊乃至無恥直至了?嚴肅地說,這種胡鬧,已不屬于一般的“游戲之作”了,而是一種品味不高、人格欠佳的表現。而這種純粹為了迎合低級趣味的捏造,不但絲毫不會給人一點“驚奇”,只會給人一種看到干尸般的難受。
早些時候,聽說美國人搞了一部有關花木蘭的卡通片,看過的人都說人物和情節有些不倫不類。想來也是,人家是美國人,不太懂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欲出新招反變畸形,實不足取。現在倒好,中國的編劇,大白天里卻指鹿為馬,信口雌黃,壓根不管你歷史不歷史,史實不史實,更不管有千古流傳的《木蘭詩》為證,只想怎么改編就怎么改編,那荒唐,那離譜,怎一個“太”字了得?不難設想,這樣改編下去,我們難說在今后的歷史電視劇里,不會出現唐代號稱“酒仙”的大詩人李白是怎樣變成黑社會頭目的情節;也難說明代名姬李香君不定在哪一天也會變成勞模。
電視劇,牽涉千家萬戶,若有不慎,產生以訛成真的效果不是沒有可能。因此,昧著良心虐待古人的人,確應擔心會不會給自己留下一個“不肖子孫”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