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厝埕人
生命到底是什么?這些日子來,如一葉飄蕩不定的小舟,在我的腦海里沉浮著。
有時返回老家,會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庵里走走。僅僅一墻之隔,把嘈雜的市聲隔在另一個世界里。眼前清幽靜謐,有裊裊暗香浮動。有一位少年時就出家的婦人在這里度著晚年。庵中收拾、涮洗一塵不染;從不與街鄰有瓜葛,也不高聲大嗓。一個人誠心向善,許多言行簡潔而低調。總是以一種柔軟的形態,不動聲色地繼續自己的精神生活。幾十年過去,有不少人如風中樹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這般的人留存了下來。
在云南西部的熱帶雨林中,有一種美艷絕倫的小鳥,它們是眾鳥中的尤物,是森林中的天使,是大地和天空的精靈。它們以百花的蜜汁為食,用草葉上的露珠滌洗翎羽,用碧玉般的青苔構筑溫暖而美麗的巢。這種名叫荊棘鳥的小精靈,畢生只歌唱一次,但它們的歌聲比世界上任何靈性的歌聲都要完美,都要動聽。它們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著一個不可更改,不可背棄的約定:尋找與自己的生命有著某種神秘的內在聯系的,那棵美麗的荊棘樹。它們是為那棵美麗的荊棘樹而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因為荊棘樹才是它們的魂,它們的主宰,它們所要供奉的神靈。只有荊棘樹,才是它們最終的歸宿,才是它們生命中一道最燦爛的風景。
我認識的長者多半是以教書為業的教書先生,此時已垂垂老矣。當年將智慧和知識傳遞給眾門徒時,站在講臺上,一副揮灑自如狀,善于板書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兩下,文字奔涌而出。靜坐下邊的聽講者,會心對視,充滿欽佩。過度的勞心、勞力,結果許多疾患都熱鬧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但他們臉上充溢的是安詳和滿足,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不同的生命過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盡其圓滿。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幸福的。我們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間充滿靈氣,草露清清,云霓淺淺,碎風點點。生命在簡簡單單地延續著。我們除了對命數的敬畏外,對于自然界外在情緒上顯示出的風水、陽光、雨露,都應抱敬畏之心。我向來在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了躲避、順應的策略,通常是一位旁觀者,站在安全處,看風來風往潮起潮落,欣賞隨風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這種姿態一直讓我迷醉。很慶幸的是,我們居住在這個濱海城市,靠山而臨水,風起而水涌,周而復始地為我們直接地體驗,不能不說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與啟迪。
生命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可貴的,一片樹葉離開了枝干,獲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鳥或一群鳥劃過天穹后,無痕,依舊是光滑的碧空,遙望之后還是一無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對于人生,我們會留下些什么呢?成為一個可以留在史冊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時間總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們會在哪兒?另一個世界,一個魂魄?也許到時我們不過是一縷輕煙,或者什么也不是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