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鮮明
站在菊展中,一陣幽香、溫和而清新的氣息隨風飄來,我忽然覺得,我被一種逼人的清妍包圍了。條條花瓣仿佛在向我招手,朵朵花兒在向我顧盼。那氣魄,那風姿,那情趣,那使人欲醉且狂的情景,使我頓然生出一種敬慕和愛戀之情。
菊花,多么具有靈性,其雅不讓蘭,其馨不遜梅,其超俗的高潔骨氣,更是令人起敬。無怪乎人們常把菊花之美,與深谷幽蘭、傲雪紅梅和不老青松相媲美。古往今來,有無數的高官名流、文人墨客為其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和優美動人的傳說。
唐代杜甫的《云安九日》詩云:“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萬木凋零之時,正值秋菊盛開,詩人道出了經霜寒菊盡顯艷麗的英姿。在眾多的詠菊詩句中,最著名、最有特色的當推《紅樓夢》中的“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詩中所指的陶令,即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傳說詩人愛菊成癖,曾遍植三徑,渴飲菊花露,饑食菊落英。他一生寫了許多菊花的詩,盛贊秋菊:“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比貞秀姿,卓如霜下杰。”他的《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描繪的令人神往的境界,堪稱妙筆天成。
菊花還是人們借以表現自我情感的一種景物。愛國詩人屈原用“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來比喻自己高潔的人格。唐代詩人李白在《感遇》中寫道:“可嘆東籬菊,莖蔬葉且微。雖言異蘭惠,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采,瓢落欲何依。”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傷感之情,躍然于紙。宋詩人史鑄的《詠菊集句》:“東籬黃菊為誰香,不學群葩附艷陽。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處作孤芳。”作者以描寫菊花天生一副傲骨,以及忠貞堅毅的品格和不畏風霜的強韌特性,表明自己潔身自好,不同流俗的品行。董必武也甚愛菊花,他寫道:“托根在石罅,葉盛花亦繁。生機隨地茁,何用費籬樊。”把菊花看作是特立獨行的強者,昂然奮進的勇士。表現了革命家剛正不阿,堅持真理的高尚氣節。
金風送爽,秋菊飄香。當玉蘭凝霜,百花搖落,色損香消之際,菊花正含苞吐蕊,菲然獨秀,給金色的秋天增添了瑰麗迷人的異彩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