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忠
讀書人大都是夜貓子,不到夜間十一二點是不會熄燈的,因此,他們中的丈夫或妻子,對此總是頗有微詞,但有什么辦法,勸也勸了,罵也罵了,他們就是不改。
這個習慣好不好?意見可能不一致。不過,若從大的方面看,應該說是好的,因為開卷有益嘛。另外,夜里在家讀書,總比出去打麻將好吧?其實更重要的是應把它看作是一個人追求事業、追求學問的路徑。古人云:“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淺深耳”。可見書讀得多,是有好處的。若是夜讀已成為習慣,硬要中斷,無異于打亂自己的生物鐘,會弄得很難受的。不過,要注意身體一類的話也是要聽的,否則真弄出什么病來,得不償失。
比較起來,當代讀書人的夜讀要求并不高:一盞臺燈、一張書桌即可,有煙、茶嗜好的也不過額外多消費一點。而古代的讀書人,其要求似乎就有點浪漫了,人所熟知的就有“紅袖添香夜讀書”這樣的詩句,說是夜間讀書時,最好有愛妻愛妾在身旁伺候,想來情趣橫生,但我就是不明白一個人在讀書,另一個人站在身旁,其如何能專心致志?如果你要讀幾個小時,難道別人也得硬撐著,陪在身旁默默無語熬幾個小時嗎?看來這也不合理,甚至有點不公平。但畢竟那是古代,男女不平等嘛。讀書人有大男子主義的思想,不足為奇,要是換了現在,恐怕大多數的女人是不干的!時代進步了、文明了,夜讀雖不能呼喚“紅袖”聽指揮,但擁有的這種自由,卻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
不過,也得注意,夜讀雖自由,也得顧及到別人。諸如愛人先去睡覺,至少注意不要讀出聲來,以免妨礙到別人的正常休息。特別是讀一些有趣的書籍時,切忌笑出聲來,把人家吵醒。待到讀得兩眼發酸、睡意朦朧時,也要記得把燈熄了,再輕手輕腳上床。這是小事,大都做得到。倒是我和我的文朋詩友都有這樣的不滿:夜讀時常受到外界的干擾。例如,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開一扇窗不會過分吧?但是,往往那時,街上汽車、摩托車的聲音,以及卡拉OK和歌舞廳的音樂,卻無遠弗界地陣陣傳來,吵得心煩意亂。因此,逢到那個時侯,只好將兩粒棉花球往耳朵一塞了事。實在不行,還有兩種辦法,一是索性不讀了,關上窗就去睡覺;還有一種是如果沒有睡意,不妨出去散步幾分鐘,因為古人還這樣說過:“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花月亦書也hellip;hellip;”不過,嚴格地說,一個人如有真正的讀書心境,那是不怕任何干擾的。反過來,不好好讀書,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出理由,這就像林語堂先生用打油詩指出的那樣:“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