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隨感
□朱谷忠
我愛花,但從不養花。因為我以為:栽種得再好的花,也不如自然生長的好看。也就是說,栽在花盆里的花,少不了有人工的痕跡,甚至有被粗暴地扭曲的時候:這樣的花,即使她開放了,可又有誰能真正用語言清楚地道出花的自身所蘊含的哀苦呢?
這決非自作多情。事實上,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看到伺弄得極好的盆花,除了贊嘆聲外,心靈卻很少會引起觸動;但當你在深山老林或山溪的一隅看到一大片生長并開放著的野花,你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驚嘆,隨之就會心迷眼亂,在那一片仿佛熾熱又鮮艷的色彩面前,感覺到一種美麗而又強大的力量。這是因為,自然生長的花,是最具有一種詩的特質;而這種特質,往往又是最感性、最能觸發人的想象。在那樣的時刻,你是那么輕易就可以把平日冗務或俗事帶來的郁悒一掃而空,仿佛身輕如翼,在沁人的香氣中翩然飛升hellip;hellip;
盡管愛花的“立場”不同,但我也從不反對家人在屋里或盆里栽花。從點綴環境的角度看,盆栽的花草也會帶給城市人一種生意盎然、溫馨甘美的意味,至少也不失為一種慰藉。但是,我還是想說,要看花,還得到大自然中去,只有在高山峽谷、水浚岸邊,才能看到隨季節而萌發滋榮的花的燦爛、美艷,甚至聽到花的無聲的妙籟。而只要你去過一次,回到家里來,再看看陽臺、窗口上的盆花,就會發覺那根部裹在一堆黑土中有枝有葉的花,竟是那樣黯然、弱小。不過你不要傷心,因為你的慨嘆表明,你對盆花的現狀已不滿足了,你肯定在尋思著要用什么樣的方式使花卉更趨于野外自然的美感、色澤,當它達到強烈的程度時,有關盆栽花卉的學問和研究也就可能有了某些突破。
不過,直至今日,我仍然偏愛在自然界中生長的各式各樣的花。有時候,我也會對城外和路邊那些不知名的野花有一種深切的思念。這些野花,有的甚至生長在極為荒僻的地方,有的是從石縫中間鉆出來的,星星點點,以它們的執著和單純,映襯著朝暉、曉露、虹霓、霽月、星光,在云中、雨中、風中、霧中開放著自己小小的花朵,飄散著微弱的清花和野味,把自己絳紫的、淡藍白的、乳白的、緋紅的、深黃的顏色,呈獻給冷峻、神秘但又美妙的大自然,并以此饜足了人類愛美的欲望。遺憾的是,這種野花在城市已鮮能見到了。有消息說,自然界中花卉的面積也在減少。原因在于:人類數量的膨脹,以及對物欲無止境的追求,早已打破了自然的和諧與平衡。當人類自身生存都遭到威脅時,自然界的花草更是在劫難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