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讀詩
□紅 雁
我十四五歲時,一本《海涅詩集》日夜置于枕邊,海涅對德國哈爾茨山、伊爾斯河、布洛肯山峰旖旎風光的描述,令我沉迷不已;詩中對當地風土人情、海上月光和詩人憂郁愛情精致細膩的吟詠,宛如一縷縷淡淡的憂傷,一點點地滋潤著我的心靈hellip;hellip;就是由這本詩集指引,我走上了迷醉于詩歌的人生之路。爾后我癡迷上了唐詩宋詞,常常于詩詞里的煙雨江南、曉風殘月中流連忘返。
我尤愛風雨天讀詩,那是一種非常閑適寫意的享受。到農村插隊后,碰上雨天不用出工,我便會獨自在土屋里手捧唐詩細讀hellip;hellip;外面雨聲淅瀝,芭蕉肥大的葉子迎風搖曳,隔壁牛棚幾頭老牛哞哞低吟,我的心卻像一架閃亮的犁鏵,穿行在詩歌肥沃的土壤里,仿佛得到了春雨的滋潤;偶或抬頭,目光悠然穿過竹門的縫隙,見泛綠的田野春水潺潺,佇立于溪畔的桃樹結滿了滾動著雨珠的蓓蕾hellip;hellip;這時感覺受到舒適、愜意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平時承受的種種勞累與苦楚,也都拋到了九霄云外。
這種無限美妙幸福的時光,如白駒過隙,并不常有;但人生漫漫,機會總是有的,像影子一樣伴隨了我許多年,每每想起,心中便襲來感動與惆悵。
后來回城工作,輾轉忙碌,雜事纏身,然而碰上合適時間,我依然喜歡在雨天讀詩。
雨天讀詩心靈最為寧靜悠遠,外面雨聲瀟瀟,冷風叩窗,斯時捧起一冊詩集,最好是線裝本的,便越是覺得往事和塵囂得到了過濾,一個人潛心在詩行中穿行,不久就進入忘我境界,仿佛置身春雨江南,似看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煙雨中自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若是讀詩讀到夜半雨來,聞“子規半夜尤啼血”,便思“不信東風喚不回”;望窗外似見那位多情帝主“行宮見月傷心色”,恍惚間便有種“夜雨聞鈴斷腸聲”的感覺;而后雨霽,見“蒼茫云海間”,腦海里又不禁翻涌起李白的“明月出天山”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讀詩至雞啼時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之類佳句往往飄然而來hellip;hellip;雨天讀詩最易產生詩歌特有的“通感”,尤如登上了月宮俯瞰人寰,那種愜意舒適,確非筆墨所能形容。
如逢假日,最好更兼春秋風雨天,“關起小門成一統”也不失為明智的一策。這時翻翻過去自己涂鴉的詩集,宛如翻動著一頁頁歷史。接下去讀幾首耐讀的唐詩宋詞,恍惚披一襲秦漢月光,踱過曲徑通幽的明清亭閣,即使剛剛還心煩氣燥,此時便如品香茗,頓覺神清意爽,春風徐來;冥冥間,過去所遭受的一切困頓、失落和痛苦,俱往矣,皆淡若過眼云煙;心境的坡地上,猶如枯木逢春,升起雨后斜陽,被涓涓細流作過一番沖刷洗滌,感到空氣格外清新,心地松軟潔凈。
為了心靈的寧靜和凈化,人生不可不讀詩。有了好詩而沒能在雨天的氛圍中品讀,不知像不像美女缺了靈氣?那是會使人感覺遺憾的。有了適宜的內外環境,詩的蘊藉婉約便如同心儀的情人,不請也會姍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