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娜
寫作,是靈魂質量展開和檢驗的手段,是精神意識的覺醒和暴動。它會把愛,希望和力量的光輝呈現在我面前。它使我通體光明透亮。
寫作的創意于我,在于誕生一種顛覆性的結構和文字。同時,人文關懷意識必須自然滲透到全部過程。
然而,惟有超功利的審美價值觀,才能引領人的意識往高維度走去,使人自覺地產生俯瞰眾生的絕對高度和清醒。才有可能寫出“真力彌滿”的作品。
對于散文,我很在意那種靈逸飄緲的感覺,可在讀了一些書后,發現單靠靈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拙樸厚重的東西,以及洞燭于世的姿態,而愈是深遠,便愈近平淡,愈是厚重,便愈近無象,這才合乎道法純粹啊。
——秀于外而慧其中,熊掌跟魚翅同烹hellip;hellip;想像大餐,如何?
很多次,我仰望著黑夜里忽隱忽現的星光點點,與心中的靈狐對話:
請問什么是文章之本?
知覺的最和諧表達。
何以見得?
知覺即人,和諧即靈,見人見靈即為本。
何以憑據?
先人諭:高格而蹈境界。境界即圓融。即和諧。故本也。
何以求之?
道德純粹,文章曖昧;修為正直,修文曲折。
做人與寫作兩回事嗎?
一回事,即有格有情有形。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我喜歡這樣的徘徊,甚而有些喋喋不休。
讓靈魂隨意去游走,或是厲聲尖叫,享受生命中最隱秘的風情和慰藉。六月的陽光盡情撩撥著大地深處,反射出許多星星火火的欲望幻影,使人的頭腦容易膨脹。
那么,還是復歸到起點,輕著一個“淡”字hellip;hellip;絕好。
然而未必,青菜蘿卜,瓦壺花茶hellip;hellip;老者的美。不屬于我。
便有些無所適從,便盅惑自己的知覺重新開始:
水何時清?魚何時現?
清了,現了,窮盡也,何言自在?不清,不現,無窮盡也,得大自在。
更糊涂了。
糊涂是一種境界。
——時間突然支離破碎了,我又一次回到起點。
于是,索性糊涂起來,打開所有的門窗,放倒一切意識,整個兒地沉溺于恒河深處hellip;hellip;卻有低回的弦音慢慢響起,一陣陣悲歌從北方飄來,屬于騰格爾、草原和馬頭琴的悠遠領地便在我的意象里無限延伸,靈魂開始爬出藤蔓hellip;hellip;有所依傍,在微風中感受靜穆,漸漸,陷入睡眠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