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塵
初夏的一個清晨,為了重拾兒時的夢,也為了切身感受壺公山這座興化大地的名山,我特地從渠橋方向,過“柳橋春曉”,穿大坂下坂,徒步前往壺公山。漫道田園好風光,“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雪白的芥蘭菜花,鵝黃色的油菜花,莊稼院、稻草菇房,透著一種田家的淳樸、寧靜。
一條清澈碧綠的渠水繞著山腳靜靜流淌。渠道兩旁,果樹成蔭。清晨的陽光下,蜜蜂在花枝梢頭盤旋、嚶嗡、采蜜。舉目山麓,煙嵐繚繞,林木蔥蘢。山尖上,氣象臺、電視臺的塔架,仰首云天。
過了渠道上一座不寬的水泥橋,從“靈威洞”旁一條細小的山道入山。山道兩旁,長著一叢叢灰藍色的蘆薈,開著許許多多的小花hellip;hellip;山麓上一片寂靜,時而可見一兩個在山地上忙活著的鄉(xiāng)民。山花爛漫,樹叢中不時傳出一聲聲婉轉(zhuǎn)的鳥鳴。多么清幽、美麗的山地風光!翻過了幾座不高的山巒,進入了主山道。入山愈深,塵音愈稀,只有鳥鳴和風吹葉子的聲音。迎著初夏的陽光,吹著和煦的山風,漸感塵俗的煩惱從心靈世界中悄然隱退,一種平和、超然的情愫漸漸從心底里漫了上來。
布谷——!布谷——!寂靜的山林中,忽地傳出一陣布谷鳥的啼鳴。恬靜的心靈不禁為之一陣怡然。“鳥鳴山更幽”,細細地品味,覺得這句千古佳句實在是形容得恰當,意境實在是清幽。王安石認為“一鳥不鳴山更幽”,對此我一直持相反的看法,只有人跡稀疏處,鳥才更多,啼鳴才更觸人心魄,勾出了一幅異常清幽寂靜的山景,鳥鳴聲越長,越反襯出了一種特別幽靜的意境。忽然,道旁一塊黛青色的巖石旁,一叢艷麗的山花映入了眼簾,細細一看,哦,是杜鵑花!多么美麗啊!我默默地走過去,撫著艷麗的花朵,欲摘下,想想,又覺得有些不忍,那在風中輕輕搖曳的血紅色的花朵,據(jù)說是杜鵑鳥的啼血化成的hellip;hellip;
在山道上盤桓,看一路山光水色,奇花異木;聽一路百鳥爭鳴,林濤颯颯。近午時分,到了山頂。吹著帶著暖意的山風,風拂去了額上的汗珠。坐在一塊巨石上,美麗的興化平原與海天相接,平展展的綠野,郁郁蔥蔥的果木,縱橫交錯的河渠,方方塊塊的稻田、蔬畦hellip;hellip;記得少年時代站在壺公山上,目之所及,都是一座座低矮灰色的屋宇,黃黃的泥沙路。而如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或豪華或秀雅的樓廈,以及那一條條平坦寬敞、車如流水的高速公路hellip;hellip;
極目遠眺,海天一色,綠島隱隱,漁帆點點。真美麗啊,古老而又年輕,淳樸而又嬌娜的興化灣!斯山、斯地、斯水,怎不令人遐思綿綿。
我想會有許多來自于海內(nèi)外的四方游人,在聲聲的杜鵑啼鳴中,站在壺公山麓上,指點四季如春、嬌雅而又壯觀的興化大地,發(fā)出陣陣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