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情
□許懷中
暮春,和妹妹、及她從美國回來的女兒等,一道回一趟祖籍地鐘山鎮溪泉頭,它是鳴和村的一個自然村。妹妹即將去美國定居,在美國的女兒、女婿、剛滿3歲的小女孩全家前來迎接。行色匆匆,總要回故鄉仙游,向親朋好友道別。我陪她們一道回鄉,特地到祖籍地訪問。
次日,從仙游城驅車到鐘山鎮,出了市區,到榜頭后便沿山盤旋而上,翻過何嶺,便到鐘山。小時步行登山,氣喘如牛,翻山越嶺來到九鯉湖。那時把何嶺一直稱為虎嶺。由于“何”與“虎”諧音,更可能是那山高嶺峻,氣勢凌然如“虎”之故。不知什么時候就已通車,用不著徒步攀登,在車上欣賞這以何氏九仙命名的高山風景。鐘山是山上的一片平原,這里有田地,又有充裕水源,是先民安居之地。先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耕耘,辛勤勞作,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然而這里畢竟山高水冷,交通不便,因生活艱難流到小縣城謀生的大有人在。我的先祖便從溪泉頭到城里,如今該溪泉頭有200多人口,清代遷移外地不少。
先來到鐘山鎮辦公大樓,一下汽車,山風迎面撲來。頗有點寒意。一年前,曾在鎮里參加九仙文化研討會,才利用空隙到溪泉頭祖籍地。此次又是陳副鎮長陪同到溪泉頭,汽車開到云居山下,一座宛如雄獅的云居山,顯在眼前。妹妹初來乍到,特別感到新奇。傳說這是風水寶地,山頭“獅穴”點燃蠟燭,不會被風吹熄。散文家章武曾說那是“藏風聚氣”。原來這一帶便是麥斜巖景區,麥斜巖又稱“滅邪巖”,含有驅邪之意。
過去多次游九鯉,游完即返,幾乎未到鐘山鎮參觀。此次鎮長陪同我們,在鎮內重點參觀,出乎意料之外,這里的工藝品也相當可觀。這些產品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鄉土氣息。如用當地草藤編造的許多實用和觀賞的工藝品,有的像鳥窩,有的似草房,有的如閣樓,還有小鹿、負筐的馬hellip;hellip;造型簡單樸實而有趣。那些木頭雕刻、塑造的小孩、各種動物,活潑生動,這樣“土生土長”的工藝品,卻遠銷到美國等國家。我想起故鄉在許多“鄉”如“國畫之鄉”、“田徑之鄉”之外,近年又有“工藝美術之鄉”、“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鄉”等稱號。故鄉的工藝編織,便有竹編、草編、芒編、棕編、藤編、塑編等“六編”。鐘山鎮處于仙游縣東北部,面積約130平方公里,人口近3萬人,革命老區村10多個,這是高山上的平原和丘陵,地勢平坦,素有“山區小平原”之稱。山地資源豐富,現境內交通方便,仙游、永泰公路穿境而過,莆田、仙游直達班車暢通。水泥村道環環相接。境內有數負盛名的九鯉湖和被稱為“小武夷”的麥斜巖景區。
睹祖籍地的繁榮昌盛,感受到鄉親的安居樂業,我們心中洋溢著喜悅之情。妹妹、外甥女去美國之前,在這留下足跡,情系故土,鐘山情蕩漾心中。如今,妹妹已遠在太平洋彼岸,她的鐘山之行,又將永遠留在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