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涵江區政協進一步規范委員的產生、學習和管理,探索加強委員隊伍建設的新路子,委員履職積極性高漲,參政議政能力得到提升。
委員產生程序化,以嚴密程序規范委員的產生源頭。把好民主推薦關,換屆之前,組織開展對委員資源的調查工作,向區直單位和鄉鎮發放征求意見表,初步摸清新一屆委員的建議推薦意向。把好組織考察關,對各單位黨組織提名推薦的委員人選進行考察和公示,多方聽取意見,并與提名人選見面,了解他們對當政協委員的態度和意見。把好協商討論關,委員建議名單由區政協黨組會同區委統戰部協商討論后,提交區委常委會審議,確保思想素質高、履職能力強的社會各界優秀人士能夠進入政協委員隊伍。
委員學習科學化,以多種形式增強委員的學習成效。創新學習方式,舉辦委員學習培訓班,邀請有關專家和領導進行授課;為委員訂閱《莆田僑鄉時報》、《政協天地》,增強委員參政議政能力。豐富學習內容,組織委員集中學習人民政協理論,了解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主要職能;重點學習委員業務知識,撰寫好委員提案,當好合格的政協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履職為民的理念,提升委員素質。
委員管理制度化,以細化量化完善委員的管理機制。出臺《委員履行職責服務管理辦法》和履職量化考評標準,對委員出席各類會議、參加專委會活動、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建立委員履職檔案。每年在政協全體會議期間將考評結果向全體委員進行書面通報,同時抄送區委組織部、統戰部及委員所在單位。對履職表現優秀的委員,區政協給予表彰。當年度考評不合格的,采取適當方式給與提醒。兩年考評不合格的,區政協將會同有關部門按有關規定程序撤銷其委員資格。 (吳珊珊 毓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