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保護傳承古民居和歷史文化街區
【編者按】傳統古民居、古村落和歷史文化名街,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價值。做好古民居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工作,是傳承傳統優秀文化、強壯民族魂文化根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根據市委、市政府、市政協2016年度專題協商計劃,市政協于8月31日召開六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舉行“傳承保護古民居和歷史文化街區”專題協商議政會。市政協委員從規劃先行、深掘人文底蘊、加強宣傳推介、強化經費保障等方面踴躍發言。市住建局、文廣局、規劃局、旅游局等市直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協商,并就委員們提出的問題作出回應。
●調查研究
●現狀
目前,我市有歷史文化街區2個(荔城的宋城、涵江的蘿苜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仙游的濟川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3個(涵江的洋尾村、北岸的港里村、仙游的前連村),還有東陽村、后黃村等11個傳統古村落。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積極做好古民居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傳承工作,保護意識日益增強,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保護規劃初步形成,管理制度趨于規范,取得了一定成效。
●問題
由于古民居和歷史文化街區點多面廣、散落在全市各地,加上為改善居住條件而拆舊建新或搬入新居,傳承和保護工作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如歷史遺存現狀堪憂,專項規劃明顯滯后,舊城改造存在誤區,業態單調缺乏活力,人才緊缺資金不足等。
●對策
建議發揮我市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優勢,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規劃先行、保護優先、文旅融合、彰顯古韻”的思路,從古民居、歷史文物的“點”、古街區路段的“線”、古城區集中片區的“面”,突出重點,三管齊下,通過修復、復建、仿建等形式,推進古民居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建設和開發利用,提高文化遺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讓更多的人了解莆田燦爛的歷史文化,讓莆田人民記得住鄉愁、留得住莆田歷史文化的“DNA”。(時報記者 鄭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