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喜紅
2011年以來,六屆民盟莆田市委緊緊圍繞中共市委工作中心,服務全市工作大局,發揮民盟界別特色和優勢,參與民主協商、加強民主監督,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打響“盟字號”參政議政品牌,履職五年來,亮點頻現。昨日,本報記者走訪市政協副主席、民盟莆田市委主委趙愛紅,回顧六屆民盟市委五年來的創新經驗、履職亮點。
“五年來,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更加牢固,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圓滿完成了第六次代表大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趙愛紅說,“民盟莆田市委的工作得到了盟上級組織充分肯定,先后被民盟中央評為lsquo;民盟思想宣傳工作先進集體rsquo;、lsquo;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先進集體rsquo;,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基層組織建設、社會服務工作多次獲得盟省委表彰。可以說,民盟市委會工作充滿活力,亮點頻出。”
打響“盟字號”品牌
“盟字號”是民盟市委傾力打造的參政議政品牌,作為以教育文化為主界別的參政黨,我們始終把推動我市教育改革發展作為參政議政重點,“盟字號”品牌越來越響。
注重實效,履行協商監督職能。積極參與全市大政方針、重要決策的政治協商。盟市委領導參加中共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民主協商會、通報會、人事推薦會以及市政協各類會議和考察、視察活動,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受到中共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正確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盟市委領導參加中共市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前征求意見座談會、市紀委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通報會、對口聯系單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座談會等,就黨風廉政建設以及“四風”等問題實事求是地提出意見建議,較好發揮民主監督作用。推薦29名政治素質好、公道正派的盟員擔任市級各類特約人員,引導他們認真履行民主監督和行風評議職能,為加強廉政建設、改進干部作風和推進依法行政發揮了應有作用。
圍繞中心,積極建言獻策。盟市委會始終把深入調研,提出高質量提案、議案、專題調研作為參政工作的主要任務。五年來,向市政協六屆會議提交大會發言9篇和單位提案52件,其中15篇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23篇被列為市政協重點提案、重要提案。根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問題制定調研計劃,組織盟內各界專家學者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17篇高質量調研報告,8個課題成果被收入盟省委歷年調研文章專集;加強與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教育局等對口聯系單位的合作,協同完成5篇調研報告;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就跨區域共性問題,與兄弟市盟組織聯合開展調研活動,合作完成2個課題調研。我們著重圍繞推進教育均等化、提升教育信息化、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事關教育發展大局的關鍵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共提交關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提案、議案17篇,專題調研報告12篇,得到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對策建議得到采納,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打造出“盟字號”參政議政品牌。
聚焦熱點,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完善信息工作機制,制定出臺《民盟莆田市委會信息工作制度》。重視信息員隊伍建設,加強對基層信息員培訓指導。注重信息稿件的編輯上報,信息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五年來,共收到全市盟員報送各類信息823篇,編輯上報687篇,被中央統戰部采用1篇,民盟中央采用5篇,福建省委辦公廳采用8篇,福建省政協采用102篇,盟省委采用174篇,市政協采用249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省領導批示15篇次,得到市領導批示23篇次。《警惕借用餉成為吃空餉的新花樣》、《緝毒禁毒任重道遠》被省政協評為優秀社情民意信息。
五年來,民盟市委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獲盟省委兩次年度二等獎、兩次三等獎。
搭建“盟之家”平臺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參政黨為目標,著力選干部、配班子,精心建隊伍、聚人才,重點強基層、增活力,加強自身建設。”趙愛紅說,“lsquo;民盟之家rsquo;為盟員搭建了一個很好平臺。”
著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盟市委領導班子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落實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制,加強領導班子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建設,成為民主、團結、開拓、務實的領導集體。根據盟市委班子成員的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及時增補委員會委員,領導班子力量得到加強和改善。認真貫徹《民盟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意見》精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及其領導班子建設。全面完成盟市委下設的工委會、總支部、支部及其下屬支部共27個基層組織的換屆工作,為夯實基層、打好基礎增添新力量,也為本次盟市委換屆奠定良好的組織基礎。
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人才強盟”導向,大力吸引人才、聚攏人才、使用人才。一是堅持組織發展基本方針和基本原則,積極穩步推進組織發展工作。五年來,共發展新盟員98人,為莆田民盟發展增添新鮮血液。二是加強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改進新盟員培訓培養方法,成立由盟市委直接領導的新盟員臨時支部,開展為期一年系統的教育培訓和規范的組織活動,促進新盟員盡快成長,并從中發現培養一批骨干盟員。根據盟省委的統一部署,結合莆田盟組織建設需要,開展盟省委后備人才和盟市委領導班子后備干部的推薦、協商和考察工作,建立起一支政治堅定、代表性強、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盟內后備人才隊伍。三是大力推薦使用人才。積極主動向中共黨組織推薦一批優秀盟員進行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
著力加強“家”的建設。以“盟員之家”建設為抓手,突出民盟特色,搭建活動平臺,不斷提高組織活力和凝聚力。五年來,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根據新形勢下基層盟員組織生活特點和需求,積極探索成立5個各具特色的“盟員之家”,分別是:以成立莆田民盟書畫院為基礎,開展文化交流和“送文化下鄉”為主題的“藝術民盟”盟員之家;以成立莆田民盟讀書社為基礎,開展讀書學習交流沙龍為主題的“書香民盟”盟員之家;以發揮民盟教育界別優勢,開展“送教下鄉”為主題的“教育民盟”盟員之家;以涵江區電商創業園為基地,助力青年人實現創新創業夢想的“創新民盟”盟員之家。同時,還根據盟員的要求,引導成立攝影、烹飪興趣小組,定期組織盟員們參與實踐體驗活動,滿足盟員的不同興趣需求。
建設“同心圓”工程
五年來,民盟市委堅持民盟“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優良傳統,把社會服務這個“同心圓”工程作為履行參政黨職能的一項重要工作,發揮盟的特色優勢,建設服務品牌,拓展服務領域,深化服務內容,盟的社會形象和影響力有新提升。
積極參與扶貧攻堅工作。從2013年起,趙愛紅掛鉤幫扶仙游縣園莊鎮東石村。三年來,調動盟內外各方資源全力投入幫扶工,協調市直各幫扶部門籌集幫扶資金318萬元,實施完成了15個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