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聲音
構建“海絲”媽祖文化試驗區
源于莆田的媽祖文化是中華海洋文明的象征,充分體現了自由平等、互惠共贏的和平發展理念。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發展戰略中,莆田乃至福建要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媽祖文化的獨特優勢,積極主動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大合作。
市政協委員林玉霖說,湄洲島擁有地理區位、文化認同、資源條件、資源條件等獨特優勢,我市要用好國家賦予福建“先行先試”政策,發揮媽祖信仰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影響力,發揮其在對臺交流、對外開放中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探索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兩岸交流的新模式、新途徑和新領域,在媽祖圣地湄洲島構建以兩岸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為特色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媽祖文化試驗區”(簡稱“海絲”媽祖文化試驗區)。
擴大對臺先行先試是推動湄洲島跨越發展的戰略要求。要充分發揮湄洲島獨特的對臺優勢,著力先行先試,推進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努力構建吸引力更強、功能更完備的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打造兩岸直接往來重要通道。在有效構筑“海、陸、空”三位一體對外快捷交通體系框架內,把宮下對臺客運碼頭擴建成為萬噸級郵輪碼頭,爭取列入一類口岸水域擴大開放范圍和國際郵輪航線,為拓展對臺海上直航和發展兩岸郵輪旅游創造良好條件。開展對臺客貨滾裝運輸業務,構建湄洲島至臺灣的海峽快捷走廊,推動湄臺直航常態化。爭取國家有關部門賦予“臺灣媽祖進香團直航湄洲島自由進出免簽注”政策,把湄洲島打造成兩岸直航的重要口岸。
打造兩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依托弘揚媽祖文化,打造世界級的文化品牌,積極推動文化與經濟融合。通過承接舉辦重大涉臺事務活動,辦好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兩岸海上共祭媽祖等對臺文化交流活動,加強與臺灣地區官方、文化機構及民間團體的溝通、交流與聯誼,發揮媽祖文化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深化對臺民生、民俗全方面的合作,豐富對臺特色交流載體,構建海峽媽祖文化圈合作機制。
打造兩岸經貿合作重要區域。抓住中央賦予福建沿海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機遇,加快申報海峽兩岸文化旅游合作試驗區,爭取把湄洲島建成面向臺灣乃至全球人員自由進出、貨物自由通關、免稅商品自由購買的先行先試區域。推動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盡快設立運作,爭取擴大商品開放種類和交易額度,不斷擴大對臺貿易。
根據中央支持福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海關總署支持福建開放型經濟發展等政策,結合湄洲島實際情況,林玉霖建議,要圍繞一項建設、打通兩條渠道、突出三個特色、采取四項舉措、推動五個布局、實現一個目標(簡稱“一二三四五一”)六大方面來打造實驗區。
一項建設。加強口岸規劃和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湄洲島海域擴大對外開放盡早獲批,提升湄洲島對外開放水平;規劃建設多功能綜合碼頭,集國際郵輪碼頭、萬噸級對臺客貨滾裝碼頭和對臺旅檢大樓、貨運集裝箱堆場等配套設施,為增進對外貿易、方便人員往來服務。
兩個渠道。即貨運物流、來往旅客兩個渠道。
促進湄洲島宮下對臺小額貿易業務常態化,打通湄洲——臺灣貨運物流渠道。湄洲島宮下于1992年經省政府同意開展對臺小額貿易業務。期間雖因客觀原因停止對臺小額貿易業務十余年,但是為了適應兩岸經貿發展的新形勢,以及莆田對臺小額貿易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需求,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和福州海關大力支持下,2015年3月海關同意恢復莆田新發貿易公司在湄洲島宮下開展對臺小額貿易業務,宮下對臺小額貿易海關監管場所正式投入運營。
加快完善湄洲島對臺客運碼頭和旅檢現場建設,打通湄洲—臺灣來往旅客渠道。臺灣大多數民眾均視湄洲媽祖祖廟為心中的圣地,每年前來朝拜媽祖、觀光旅游的臺胞達20余萬人次,這使得湄洲島成為大陸接待臺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在此背景下,利用湄洲島北部擴大對外開放預期通過國務院審批的有利時機,加快完善湄洲島宮下對臺客運碼頭和旅檢現場建設,推動實現對臺直航常態化,打通湄臺來往旅客渠道,使湄洲島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朝圣島、旅游島。
三個特色。臺灣商品免稅一條街;媽祖文化體驗館;臺灣宮廟主題館。
四項舉措。一要開展湄洲-臺北對臺海運快件業務。復制福建自貿試驗區開展的對臺海運快件業務。開展湄洲—臺灣海運快件業務,打開兩岸海運快件中心無縫對接的新物流通道,在兩岸海運快件雙向運營后,可實現72小時從客戶攬貨到用戶手上的“門對門”服務。在對臺海運快件業務發展至一定規模后,為下一步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創造有利條件。二要加快推動湄洲島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隨著湄洲島擴大對外開放,口岸基礎設施完善以及兩岸直航航線的開通,預期增加的客運量必將帶動對臺貿易和貨運量的快速發展。按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每年約有200-300萬海內外旅客來湄洲島觀光旅游朝拜媽祖。按每人次購物等消費6000元計算,每年將產生120-180億元的經濟效益,這將極大促進湄洲島的經濟繁榮。三要促成離境退稅政策落地。財政部于2015年1月16日發布《關于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的公告》。《公告》的發布,標志著中國離境退稅政策正式在全國符合條件的地區范圍內啟動。湄洲—臺灣客運渠道常態化,為離境退稅政策落地提供保障。若按購買退稅物品金額800元,每年入島臺胞20萬人次計算,將產生1.6億元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將實現湄洲島貨物直接出口零的突破。四要促成離島免稅政策落地。若離島免稅政策能在湄洲島落地,這將把全島打造成為國際性購物中心,利于提升湄洲島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預期每年產生160-240億元的經濟效益,將切實推進國際旅游島發展規劃的實施,支持湄洲島綠色可持續發展。
五個布局。即5個功能區域的合理設定。一是創新兩岸旅游合作模式,建立兩岸媽祖文化旅游合作試驗區;二是深化海洋產業開發,建立兩岸漁業合作試驗區;三是推進兩岸產業對接,引進臺灣知名企業,創建高科技產業園,建立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四是建設對臺旅檢現場和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建立兩岸商貿合作試驗區;五是建設臺灣社區、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宮廟辦事處、臺灣商品街(臺灣商品免稅一條街)、臺灣風味美食街等,打造媽祖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媽祖文化,使湄洲島成為莆田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具有獨特媽祖文化的先行先試示范區。
一個目標。在“海絲”媽祖文化試驗區內,移植、復制先行、先進區域的成功做法,逐步形成適合湄洲島自身特點的特色模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兩岸共同探討、共同研究,開發適宜兩岸對接的的具體項目,從而量身定做適應需求、促進發展的政策及實施辦法。探索兩岸“共建共享”新模式,把湄洲島全力打造成為兩岸人民的共同家園。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