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發揮媽祖文化優勢,推進我市產業與lsquo;一帶一路rsquo;融合發展”專題協商】報道之二
●調查研究
景色秀美的媽祖體育公園
文峰宮媽祖金身巡安
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
●對策
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提升莆田的知名度、美譽度、認同感
大力弘揚媽祖文化,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交流。建議由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湄洲媽祖神廟董事會等相關單位牽頭,通過開展全球媽祖文化普查工程,了解海外媽祖宮廟分布,梳理當地媽祖文化發展概況,了解媽祖文化在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和認可度。通過“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天下媽祖回娘家”、“媽祖分靈巡安游行”等活動,以媽祖信眾的聚集地為源點不斷向外輻射,構建大媽祖文化圈,增強情感共識和文化共鳴,不斷提升媽祖故鄉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認同感。
加強旅游與文化對接和宣傳推介。在提質增效的新常態背景下,順應“一帶一路”與“福建自貿區”兩大國家戰略,積極融入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帶,突出媽祖文化,南少林禪武文化、工藝美術與祈夢文化四大特色品牌建設,完善旅游產品體系、優化旅游空間布局,以媽祖文化為紐帶,大力搞好宣傳推介,推動與海絲國家的旅游融合發展,最終將莆田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媽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海西重點濱海度假勝地。
加強以青年為主體的交流活動。重點做好以海絲沿線國家地區青少年為主體的文化交流活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懇親會、聯誼會、夏令營等活動,鼓勵扶持華僑青年積極投身“雙創”、跨國電商等創業基地,加強交流,增進友誼,回鄉創業,提高新生代華僑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和文化認同優勢,促進海外華僑華商和僑資企業回家鄉交流合作,為莆田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
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扶持企業抱團走出去
鼓勵企業用足政策,練好“內功”,提升競爭力。一是全面梳理國家、省政府以及我市出臺的扶持外貿出口政策措施,切實做好政策宣傳和組織申報工作,使企業在第一時間掌握和享受到優惠扶持政策,優化我市外貿出口產品結構,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加快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外貿轉型升級。二是拓展政策空間,完善外貿發展促進體系。主動協調海關、商檢、外管、財政、稅務等部門開展調研,按照新的形勢需要,商協相關部門制訂出臺相關配套政策舉措,并注重政策間的相互銜接,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企業增強信心。三是完善出口品牌培育體系。做好“福建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名牌”的培育和宣傳推廣工作,組織企業積極申報,引導和促進出口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和誠信自律。
精準服務,全力推進企業“走出去”。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組織作用,一是及時向出口企業傳遞國際貿易壁壘、“雙反”調查等信息,減少企業盲目生產和接單,幫助企業規避市場風險。二是搭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平臺,組織莆籍企業家抱團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通過對外投資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擴大東南亞市場占有率。三是提升我市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領域的雙向投資,加快我市融入“一路一帶”建設步伐,為穩步“走出去”提供經驗和借鑒。
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對外經貿活動。充分發揮“6.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9.8”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廣交會”等國內外各類展會、交易會的經貿和宣傳雙重作用,大力扶持出口型企業赴境外參展和銷售,宣傳推介莆田名優品牌,有效提升莆田企業在海內外的知名度。
完善投資環境,打造產業園區對接大平臺
加強園區規劃和建設。一要加強規劃引領。按照我市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六大新園區功能區塊劃分及產業空間布局,注重資源的整合利用、產業的組織引導、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配套功能的完善,進一步突出園區的城市功能,為園區的長遠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園區的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二要加大資金投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為給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強化資金扶持,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建議市里在建設資金投放上適當向園區重點傾斜,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理順園區發展布局。引導園區對產業布局進行調整完善,對規模較大的園區倡導“一園多區、專業發展”,對規模較小的園區倡導“突出一業、基地發展”。引導工業企業“進園入區”,逐步搬遷調整到各工業園區,提高產業集聚水平。要加強土地管理,提升園區綜合效益。嚴把項目入園關,注重項目投資額度、強度,推動土地資源由粗放利用向集約利用轉變,全面提高工業園區單位面積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率。
要承接福建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和外溢效應。要搞好政策研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到與周邊地市互補互益。要合理布局產業轉移承接地,做好引進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使其盡快落地投產。
積極對接海陸交通,打造便捷互聯互通
加快交通大通道建設。大力推進高鐵、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等交通大通道建設,主動對接全國、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使我市綜合交通網絡與區域性交通樞紐、產業群發展布局相匹配,與服務一帶一路區域經濟布局戰略功能定位相適應,力爭使莆田成為江西、湖南、重慶等內陸省份的出海通道。盡快形成與港口產業匹配、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集疏運網絡,融入“廈-蓉-毆”國際貨運大通道,增強互聯互動效應。
發展海上運輸業務。采取引進、合資、自建等方法,引進國內外知名航運企業,扶持成立大型船舶公司,充分發揮港口碼頭優勢,大力發展煤炭、礦石、油品、集裝箱等大宗商品的航運業務,研究探索“水水轉運”等航運業務的開展。充分發揮媽祖文化在閩臺交流中的優勢,組建對臺客貨運公司經營對臺直航,吸引朝拜直航,擴大兩岸人員和車輛往來,帶動經濟發展。
積極發展現代貨運物流。支持交通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延伸,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散貨運輸,推廣應用廂式貨車、集裝箱車輛、專用車輛和甩掛運輸方式,優化交通組織,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同時發揮我市電商優勢,加快構建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督促重點物流基地、交通物流龍頭企業等參與平臺建設,提高交通運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各界聲音
發揮優勢轉變理念促進新發展
媽祖文化作為莆田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既是屬于福建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沿海一帶沿線國家、地區民眾中形成民心相通、尊重信仰的人文基礎。
市政協委員邱開輝說,我市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搭臺、經貿唱戲,共同推進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媽祖文化是一張極高認同度的人文名片,一扇獨特美譽度的心靈之窗,一個具有時代張力的莆田好聲音。因此,要發揮“媽祖文化”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人文交流合作。
要用足政策、練好“內功”;精準服務、改善環境。主要解決轉變發展理念、服務理念的兩個問題,不管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需要環境的進一步整合改善;同時,整合產業鏈條,發展新業態。
要發揮交通區位新優勢,抓住互聯網+、新生產方式和新業態,充分吸納利用自貿區、3D技術等生產方式轉變的輻射、外溢效應,進一步調整理順產業規劃、園區布局,做好示范實驗田。(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