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回應
有效監管食品質量安全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狠抓食品相關產品監管,全力推進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
食品相關產品有兩類,一類是列入生產許可證目錄管理的產品,有食品用塑料包裝、食品用紙包裝、餐具洗滌劑、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壓力鍋五類;另一類是不列入發證目錄管理的其他食品相關產品。
近年來,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積極采取建檔、巡查、回訪檢查、年度審查、等級評價、監督抽檢、無證查處、專項檢查等舉措,加大對食品相關產品的監管。食品相關產品連續5年省級監督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質量狀況好于其它工業產品。2014年至今,新增食品相關產品獲證企業14家,立案查處食品相關產品違法案件18起。
開展監督抽檢。建立以省級監督抽查為主、國家級監督抽查和市級專項抽查為補充的監督抽查新機制,不斷強化監督抽查整體合力。2015年,各級質監部門共監督抽查我市食品相關產品35家40批次,合格40批次,批次合格率為100%,比2014年有顯著的提升。
加強證后監管。近年來,每年都組織召開一次全市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工作會議,宣講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簽訂產品質量承諾書,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依法組織生產。組織縣(分)局,全力開展獲證企業巡查、回訪檢查、年審、等級評價等證后監管工作,2015年,全年共檢查獲證食品相關產品企業64家次,回訪企業8家次,等級評價企業43家,年審獲證企業38家,年審率達100%。
嚴把取證質量。嚴明生產許可工作紀律,嚴格準入條件,切實開展許可證現場實地核查和審查工作。2015年,全市新增食品相關產品獲證企業5家,變更換證1家,不予許可企業2家次。
開展專項行動。2015年,共組織開展節日檢查、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調查、食品相關產品大檢查、密胺餐具專項整治行動、10類重點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等專項行動,以專項整治來促產品質量提升;全力排查無證企業,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246人次,檢查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180家次,發現問題17個,立案查處5家,罰沒入庫6.3萬元。
主動靠前服務。圍繞我市重點項目,組織技術人員深入企業開展現場指導服務,提前對接,找準服務切入點,一方面引導企業嚴格按許可規范運作,從廠房的總體規劃布局、工藝流程設計、塑化劑風險點防控等方面提前介入指導,避免事后拆建改造,節省投資成本;另一方面加強同省許可證審查中心溝通協調,開辟綠色通道,縮短各環節時限,幫助企業盡快獲取生產許可證,加快投產增效。
下一階段,市質監局將進一步研究新常態下食品相關產品的監管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全力保障消費者消費安全。
積極參與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加強與市食安辦、市食藥監局、市工商局等相關部門的聯系與配合,按照市政府《2016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實好各項措施,全面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確保不發生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加強電商監管。以密胺餐具產品為重點,開展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探索構建“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督機制,充分發揮質量服務與質量監督作用,凈化網絡購物環境,保障線上、線下產品質量。
嚴格證后監管。以檢查企業是否“持續保持生產許可的規定條件”為重點,采取“雙隨機”的方式,開展食品相關產品獲證企業監督檢查工作,重點核查“企業的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工藝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增加了生產線和生產廠點等。
加強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協同上級部門開展國家級和省級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持續查找轄區內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根據監測和評估結果,及時向社會發布風險警示,向企業發放風險告知書,不斷完善風險通報預警制度,從源頭上防范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努力實現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處置常態化、規范化。
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以密胺餐具、非復合膜袋和復合膜袋為重點,組織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凝聚合力,綜合施治。對內,與履行各項質量管理、計量管理和質量監督職能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發力;對外,調動縣區政府積極性,聯合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協調一致,共同行動,努力提升我市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實現以綜合整治促質量提升,以質量提升促轉型升級的目標。
優化監管促進通關便利
莆田海關積極采取措施,助推我市食品加工產業加快發展。一是優化監管促進企業通關便利。繼續實施“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改變原有現場提交紙質單證的操作方式,使我市食品進出口企業享受到提高通關速度和降低通關成本的雙重好處;持續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與省內外海關在監管要求、作業流程和服務標準方面執行統一標準,實現“區域聯動,多關如一關,關通天下”;繼續推進“三互”大通關改革,深化“單一窗口”建設,強化關檢執法協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我市的通關便利化水平,降低食品加工企業的通關成本,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
二是貼心服務幫助企業排憂解困。建立食品加工產業大戶企業檔案,指定專人作為企業聯絡員,主動了解轄區內食品加工行業重點項目、企業與海關職責的關聯情況,對和潤集團、中糧集團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在設備進口、產品出口等方面突出個性化服務措施,引導企業用好用足用活海關優惠政策,化解通關瓶頸,節省運營成本。同時,強化“12360”海關熱線咨詢服務功能,開展海關統計數據的社會化服務,及時準確地為政府決策和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是主動作為促進企業做強做大。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爭至2020年食品加工業規模產值超千億的目標任務,深入興化灣南岸食品工業園、東吳食品工業園、太湖食品工業園、南日島海洋牧場和后海現代漁產業園等園區,加強一線調研,掌握項目進度,并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幫助協調解決遇到的難題,確保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少走政策彎路。針對有意向申請設立海關監管場所、申請海關高級認證的食品加工企業,以召開企業座談會、上門宣傳服務等形式,加強政策法規、通關便捷舉措、創新制度的宣傳和引導,幫助我市食品加工企業做強做大。
發揮示范區的引領作用
2015年,莆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轄區共檢驗檢疫進出口食品貨值9億元人民幣。我市出口食品加工體系初步形成。出口啤酒、飲料、鮑魚罐頭等企業普遍建立了HACCP、ISO22000等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百威英博、天喔食品等一批工業食品企業出口量逐年增長,鮑魚罐頭出口企業已達6家,出口鮑魚示范區示范效應初步顯現,特色水產品加工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進口食品初具規模。依托莆田天喔公共保稅倉庫,莆田進口葡萄酒、洋酒、奶粉、休閑食品逐年增長;去年對臺港小額貿易恢復,對臺食品農產品貿易正在快速發展。
大進大出的深加工糧食產業鏈正在構建。自2014年秀嶼港進口糧食指定口岸獲批以來,進口糧食逐年增長,去年進口糧食已超過百萬噸,目前已有華港、元辰等公司開展油脂初加工,正在籌建的和潤糧油深加工項目正在為莆田大進大出的糧食深加工項目帶來新的格局。此外尚有正在協調引進關于澳牛屠宰項目,可為構建莆田大進大出糧油食品、肉類食品深加工項目提供新動能。
就下一步工作,莆田檢驗檢疫局提出對策及建議:
加快推進出口水產品養殖基地、加工產業的集聚。莆田海域資源相對豐富,海帶、紫菜、單雙殼貝類沿海養殖產業具有一定規模,水產品加工出口潛力巨大。為此建議加大力度整合我市的水產養殖產業,投重金開展莆田特色的海帶、紫菜、鮑魚等苗種培育工作,大力推進養殖業規模化發展,不斷擴大集約化規模。在此基礎上,加快我市水產品加工產業園的建設,運用莆田特色產品原產地標志品牌保護的優勢,大力拓展莆田水產業深加工產品品牌,做大做強莆田特色水產品產業。
充分發揮出口示范區的引領作用。積極推進莆田市出口蔬菜和鮑魚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加強部門聯動,以華林蔬菜有限公司、新美蔬菜有限公司、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為示范引領,全面帶動傳統的莆田蔬菜、食用產業種植、加工業的復興。同時充分利用現在建的南日鮑魚出口示范區,推廣鮑魚、貝類養殖規范化、加工標準化、市場國際化,實現莆田轄區鮑魚可持續發展,全面帶動莆田特色農產品、水產品等特色水產品整合發展,拓展國際市場,構建莆田優勢特色水產品出口產業鏈。
扶持進口食品產業發展。以莆田天喔公共保稅倉庫作為平臺,全力構建莆田進口食品新產業鏈。當前可以通過復制自貿區經驗,全力支持莆田天喔公共保稅倉庫一、二期產業平臺建設,加緊構建保稅模式的跨境電商發展平臺,以吸引更多國際名優食品從莆田進口,并形成莆田新的產業鏈。同時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利用停滯五年之久的對臺小額貿易重啟,湄州島籌建對臺小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