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為契機,積極促進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推動“比服務”、“比促銷”等“三比一看”活動的深入開展。根據2015年8月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數據,在全國地級城市中莆田市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已上升到第13位,電子商務服務指數排名第29位,網商指數排名第19名,網購指數排名第7位,2015年上半年全國網商創業活躍度排名第5名。我市仙游縣在2014年度福建省縣域電商發展指數中排名第4名(全國第26名),安福電商城獲評商務部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但與國內其他先進地區相比,我市還存在不少問題。在今年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致公黨市委會作了題為《關于推進我市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的書面發言。
推進莆田電子商務發展
致公黨莆田市委會調研發現,雖然我市電子商務取得不錯的成績,但與國內其他先進地區相比,我市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電商業態層次不高。我市電商行業大多還處于銷售和代運營階段,自主平臺基本上還處于推廣期,規模不大、涵蓋范圍不廣。
缺乏電商人才認定標準和培育機制。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傳統的管理思維、手段甚至規章與電子商務發展新特點不兼容、不適應。電商高端人才標準不好認定,未能建立起成熟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產業配套設施不完善,吸引不了高端人才落戶。
物流倉儲方面存在不少瓶頸。電商企業倉庫比較分散,未充分整合產生額外成本,快遞企業無序競爭,最后一公里配送仍然不順暢。
投融資問題比較突出。電商龍頭企業少,普遍存在夫妻店、個體戶現象,有著低成本、無實體、缺乏抵押物等問題,因此很難從銀行中獲得貸款扶持。
為此,致公黨市委會就如何推進我市電子商務發展提出建議:
不斷改善電商發展環境。加大對電商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建設多個電子商務集聚區,規劃建設電商快遞區和小區投遞區,形成較為完善的電商園區公共服務體系。要鼓勵引導國內外先進的快遞物流企業在我市建設物流設施、設立運營總部,建設快遞物流園區和倉儲配送中心,開展代收貨款、代為資金歸集管理和售后服務管理等增值服務。完善電子商務產業扶持政策,探索適應電商發展的稅收、用地、統計政策。同時在網銷企業創建知名商標和品牌時,工商和質檢部門要適當給予幫助和扶持。
打造電商服務平臺。重點培育完善我市現有第三方平臺、支付平臺,壯大一批我市電商自主品牌,促進我市的特色產業深度觸網,提高規模以上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率。探索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特點的海關監管模式,強化對臺電子商務交流,促進我市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特別是建成為外貿企業提供海關、檢驗檢疫、稅務、物流等服務的“一站式”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從內貿轉外貿、大單轉個性化訂單、分散服務轉全方位服務。
建立統一的電商征信機制。以市工商局建設的網上服務和監管平臺為基礎,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整合、采集、更新長效機制,完善電子商務企業信用檔案,樹立失信懲戒制度,構建我市電子商務誠信體系。信用檔案可包括經營者榮譽和不良記錄、買賣雙方評價、行政監管部門記錄、網站管理記錄、投訴記錄及處理情況等內容。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對電子商務快遞、物流行業的監管,嚴厲打擊非法從事承攬、運輸、郵寄侵權商品的企業,打擊電商行業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優化政府服務,引導網絡銷售人員自創品牌。積極鼓勵構建以第三方電子交易、電子支付、移動支付、信用評價、安全認證及網商監管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完善社會化、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技術、營銷、物流、培訓及在線爭議、投訴解決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創新電商投融資服務。完善我市電子商務風險補償基金,鼓勵各縣區相應設立電子商務風險補償基金,探索電子訂單、倉儲存貨及應收賬款質押,第三方交易平臺、產業鏈核心企業擔保等多種貸款擔保方式,解決電商抵押物不足的融資難題。積極引進風險投資機構,以風險投資促商業模式創新,帶動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培育孵化一批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本土電商。
推進各領域各產業深度觸網。扶持我市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壯大,結合智慧莆田建設,推動大數據中心落戶我市。逐步深化移動電子商務在生活服務、公共服務、網絡零售領域中的應用。多部門聯合建設全市統一金融IC卡應用平臺,實現“城市一卡通”等綜合支付與信息功能,實現多部門、多行業共享運用,加快推動移動支付、公交購票、超市購物、公共事業繳費、家政服務以及個人醫療等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積極應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開展個性化定制和精準營銷等,推動電商模式創新。
構建電商人才評價機制。制定電子商務人才認定管理辦法,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人才培育和評價機制,營造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環境。鼓勵開展校企合作,推動電商龍頭企業與我市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建立人才培養戰略合作模式,建設電子商務人才孵化中心,推動電商領域產學研深度合作。
加強行業交流與合作。要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我市電子商務的宣傳,鼓勵各新聞媒體開辟電商宣傳欄目,舉辦相關論壇、新聞沙龍等活動。特別要鼓勵各電商協會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強化協會的協調、服務作用。即一方面及時了解企業的訴求,反映和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訂立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提升行業形象。要鼓勵協會定期組織電商企業開展交流,促進行業中的好模式、好做法的推廣應用,提高整個行業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