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工藝美術產業是我市實施“336”工程重點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推動下,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全省工藝美術重點產區。但自去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消費疲軟、存貨偏高、價格持續下降、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在今年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民盟市委會作了題為《莆田市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建議意見》的書面發言。
工藝美術產業如何擺脫困境,成功轉型,是擺在我們當前的重要課題。民盟市委會結合工作實際,剖析現狀,提出相關建議。
莆田從事工藝美術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眾多,雕功精湛,精細圓雕產能全國第一,是中國名貴古典工藝家具生產基地和批發中心,全球三大油畫生產基地之一;是中國最大的銀飾生產基地和交易中心。
產業規模集群壯大。生產企業近7000家,規上企業271家,億元企業85家。1-11月,產業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29億元,比增19.1%,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13.9%,是我市第二大產業集群。
區域品牌有效運作。獲得了“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中國銀飾之都”等9塊“國字號”區域品牌,是全國榮獲工藝美術區域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更以“仙作”品牌抱團發展,有力提升了產業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專業人才實力雄厚。從業人員近35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名,省工藝美術大師42名,省工藝美術名人83名,中高級技工和技師6000多名,熟練雕刻工人10萬人以上。
市民盟深入調研時發現,制約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有:市場需求低迷,盈利空間緊縮。2014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行業消費疲軟,市場需求低迷,產品存貨偏高,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2015年,古典工藝家具行業產品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下降近50%;金銀珠寶首飾產品價格下降近20%;油畫產品價格雖持穩但出口量下降;木雕、玉石雕產品高端藝術品銷量下降明顯。
資金問題仍突出,融資成本偏高。土地和房屋抵押折扣率較低,一般在50%-60%;有些企業土地為租賃或集體土地,無法獲得貸款。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對小企業信貸投放較為謹慎,抵押擔保較為嚴格,貸款一般執行同期基準利率上浮30%-80%。同時,民間借貸成本高,資金來源少,導致企業轉型升級、產品更新、技改所需資金壓力大,陷入進退兩難困境。
產業集聚程度低,企業規模偏小。依靠文化傳承、示范效應、自然分工等發展而來,弱、小、差的企業占行業很大比例,人才、技術、信息等集聚的程度不高,上規模的企業偏少。另外,古典工藝家具產業原料大多為天然材料,來源大多為個體私人行為,沒有合法的票據,生產企業無法抵扣增值稅,造成生產企業納稅偏高,致使很多企業不愿注冊為公司,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紅木古典家具產業化發展。
配套能力不強,發展穩定性差。我市工藝美術產業生產終端產品的加工型企業占絕大多數,生產性和生活性配套產業發展的服務型企業匱乏,缺乏完整的產品設計研發、技術培訓、市場營銷、物流儲運、投融資等現代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所必需的配套服務體系,產業鏈發育尚未成高中低端完全的閉合。
特色絕藝近失傳,亟需保護措施。一些獨具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的工藝美術絕藝如今已瀕臨失傳或消亡的境地,如木雕硯照(精微透雕)、精細牙雕、精細竹藤編織等在全國有名的傳統絕藝,因為老藝人逝世,加上并非應時俏貨、缺乏傳承人等原因,如今已瀕臨失傳,亟需完善搶救保護措施。
為此,市民盟建議:推動產業新型化。突出技術改造、商業模式創新、品牌質量,提升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古典工藝家具從“高端化”向“高端化與大眾化并重”發展;木雕、玉石雕、銅雕等從“收藏品”向“收藏品與消費品并重”轉變;金銀珠寶首飾從批發銷售向品牌零售延伸;油畫市場拓展要從國外向國內市場轉變,產品由復制畫生產向原創畫創作轉變。
打造多層次產品體系。圍繞古典家具、珠寶首飾、文化創意,延伸產業鏈條,彌補產業鏈缺失環節,拓展發展自動化木工機械、數控雕刻設備、激光雕刻設備、自動化成型設備、智能展柜,新型顏料等產業鏈。形成原料供應、研發設計、市場采購、生產加工、品牌創作、專業市場、電商銷售等配套延伸的完整產業鏈條。“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連天紅工藝產業園、仙游國際油畫城、莆田國際珠寶產業園、上塘珠寶城銀都金都產業園、華昌珠寶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到2020年,力爭實現工藝美術產業產值超千億。
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加快推進布局優化、并購重組、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兩化融合、市場開拓等,在工藝美術領域,招大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培育壯大若干個產值超百億、超10億元的關聯度大、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龍頭。同時,通過戰略聯盟,積極引導分散的不具備技術設計能力的家庭式小型生產企業、小而專的家庭作坊、工作室加盟龍頭企業,發揮優勢互補、技術集聚的效應,推動精品化生產,提升產品品質和效益,提高龍頭企業核心爭力。
發揮品牌帶動效應。發揮現有品牌優勢基礎上,加強組織和策劃,深入挖掘品牌文化的區域特征、產業優勢和歷史內容,主動設計、注冊品牌標識、原產地標識等,積極運用多樣化營銷手段,申報專業性的國家級區域品牌稱號。每年培育1-2個中國馳名商標、3-5個省著名省標,同時,實施1項區域品牌提升計劃,增強品牌價值和競爭優勢。
積極開拓中外市場。大力開展工藝美術產業專項地方營銷活動,以吸引全國同行業和世界各地的客商來莆田投資、辦廠、旅游和購物;對接“互聯網+”,推行線上線下相結合,依托線下專業市場,鼓勵企業開展網絡銷售,通過電商平臺進行展示、交易、推廣等活動,著力打造本土的專業化工藝美術電商平臺,深化與阿里巴巴、亞馬遜、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的合作,擴大工藝美術產品市場拓展空間,助推油畫、工藝編織等產品跨境貿易;運用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等手段,開展個性化定制生產、體驗式消費等,拓寬產品受眾群體;優化完善工藝美術旅游景區,打造工藝美術旅游觀光工廠,促進工藝美術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拓展產業融資渠道。設立產業基金,強化對工藝美術產業的金融支持;搭建產業融資對接平臺,協調各銀行機構對工藝美術產業正常放貸,鼓勵各銀行機構根據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推行商標質押、出口退稅單證質押等新型抵押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工藝美術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或“新三板”掛牌,或發行企業債券和短期融資債券,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