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廚余垃圾管理”提案對口協商】報道之四
莆田:推進廚余垃圾規范化管理
●部門回應
市財政局:確保財政資金真正落實到位
童慶明發言
市財政局副局長童慶明在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他說,財政局加強協作配合,發揮職能,合力推進。及時跟蹤服務項目,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及工作動態,全力支持配合市區餐館業廚余垃圾規范化管理工作。
積極爭取資金扶持。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市區餐館業廚余垃圾實行規范化管理工作,同時積極向上爭取對餐館業廚余垃圾規范化管理工作的資金、政策的支持。
確保財政資金落實到位。我市餐廚垃圾處置廠項目尚處于起步階段,2015年土地基金預算安排餐廚垃圾處置廠前期費用50萬元。將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并按項目的進展進度及時撥付資金,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加大社會資本引入力度。充分利用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研究股權投資基金等融資渠道,采取更加靈活的辦法,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餐館業廚余垃圾處置廠及規范化管理等建設項目。
市國土局:合理布局以便統一收集處理
蔡文華發言
“為保障食品安全和市民身體健康,維護市容環境衛生,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市民進提出餐館業廚余垃圾要規范化管理,建議富有建設性。”市國土局監察支隊政委蔡文華對該提案給予積極評價,介紹了該局相關工作,并提出建議。垃圾處理應結合城鄉規劃,在全市內合理布局,以便統一收集處理;應結合現有的垃圾處理場,擴大生產能力,盡量減少新增用地,節約集約土地;新選址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保能及時予以審批;
蔡文華表示,國土局將積極主動服務垃圾處理場項目,項目有關業務辦理可直接聯系該局規劃農轉用科或分局辦理。
市農業局:倡導文化餐飲鼓勵變廢為寶
邱劍泰發言
近年來,隨著畜禽污染整治工作的逐年開展,我市按照“保供給、保安全、促生態”原則,全面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目前,散養戶已逐步退出我市畜禽養殖,全市目標最終擬保留年存欄10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170家左右;保留年存欄20000羽以上家禽規模養殖場80家左右,走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生態型發展道路。
市農業局副局長邱劍泰說,根據日常監督檢查情況反饋,目前在我市備畜禽規模養殖場中未發現使用餐館業廚余垃圾飼喂畜禽的現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章第四十三條規定: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畜”的行為。
對此,邱劍泰指出,農業管理部門需加強對全市畜禽養殖場所的宣傳培訓與監管,引導科學飼養,禁止直接用餐廚廢棄物飼喂畜禽,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泔水飼喂畜禽;需嚴格錄入,通過鄉鎮畜牧獸醫站協查監管,技術指導,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并積極配合市城管、食監、工商、衛生、環保等部門加強監督檢查,依法查處涉及餐飲“地溝油”的非法行為。
邱劍泰建議,要開展宣傳教育,倡導文明餐飲方式,鼓勵減少餐廚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的產生;相關主管部門牽頭,協同部門配合,建立全市大型餐廚垃圾處理廠,鼓勵餐廚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資源化利用,鼓勵變廢為寶,利用現代工藝分離、檢測,生產加工品用畜禽飼喂;主管部門可以通過物質或榮譽獎勵等方式,對在餐廚垃圾、廢棄食用油脂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進行表彰。
市藥監局:實施有效監管嚴格依法查處
陳惠芳發言
2014年5月,原質監部門負責的食品生產環節、工商部門負責的食品流通環節和衛生部門負責的餐飲消費環節劃轉至新組建的莆田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惠芳說,按照《福建省餐廚垃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餐廚垃圾管控與處置涉及多個部門,藥監局的職能是重點抓好防止餐廚垃圾進入食品生產、流通及餐飲消費等環節,有效保障人民群眾食品消費安全。作為新組建的職能部門,藥監局承擔著食品生產、流通以及餐飲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密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有效推進食品安全監管,有效防范餐廚垃圾流入食品市場,確保百姓食品消費安全。
加強宣傳教育,落實主體責任。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月”等活動,深入宣傳《食品安全法》、“兩高解釋”等法律法規,提高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和監督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利用報紙以及“壺蘭監督”、“今日視線”等電視欄目,公開曝光典型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責任;聯合當地政府、食安辦,先后組織召開了6場食品安全業務培訓會議,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餐飲服務企業負責人以及各鎮街食品安全分管領導、食品安全協管員和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員參加,進一步提高了食品從業人員和食品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莆田電視臺《今日視線》欄目對此做了專題報道,社會反響良好;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質量月”等食品安全現場宣傳咨詢活動,現場受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咨詢,發放宣傳材料3000多份,廣泛宣傳了食品安全知識;結合正在開展的創建食品安全示范一條街的活動,統一制作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信息欄,宣傳、倡導“光盤行動、文明用餐”,既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又減少餐廚垃圾的產生。
強化督促指導,規范經營行為。督促市場開辦者加強管理,與集貿市場業主簽訂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承諾書》,明確告知其責任內容和法律依據,并深入現場指導市場開辦者加強市場內部管理,規范經營者食品經營行為,并及時將違法情況向有關部門告知;指導食用油生產經營者、餐飲服務提供者認真執行進貨查驗制度,建立健全進貨臺賬,保證食用油可追溯,同時引導生產企業嚴格把控原料油,規范控制生產流程,確保食用油質量安全,督促、指導餐飲單位建立餐廚垃圾處置管理制度,引導餐飲服務單位與有資質的收集運輸企業、處置企業簽訂協議,規范處置餐廚垃圾;建立維權聯絡點。在集貿市場和各大型超市建立食品消費維權聯絡點,及時受理消費者舉報和投訴,進一步化解消費糾紛,有效促進經營者依法規范經營。
實施有效監管,嚴格依法查處。2014年,在食品生產、流通以及餐飲消費等環節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食用油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同時加強對食用油產品的抽樣檢驗,嚴厲打擊銷售、使用“地溝油”,假冒偽劣,無“Qs”標志、無檢驗合格證明、濫用添加非食用物質和違規使用添加劑及外包裝標簽標識不符合食用油標準規定的違法行為;對個別未有效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的市場開辦者、食用油生產企業和餐飲服務經營者進行行政約談,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教育,督促其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義務,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就下一步工作,陳惠芳表示,該局將繼續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大監管力度,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加強宣傳培訓,營造良好范圍。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施行為契機,注重懲防并重,以防為主,通過正面典型引導和反面案例警示等形式,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引導經營者提高法律意識,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確保進銷產品質量安全、貨正源清。
加強部門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加強與城市執法、公安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