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莆田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工藝獨具魅力,幾者的深度融合,必將使莆田旅游業綻放出耀眼光彩。今年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致公黨市委會副主委、仙游縣政府副縣長王建煌作了《開發地域特色工藝品 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書面發言。她對我市旅游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問題的原因,提出做精做細旅游工藝品等建議。
開發地域特色工藝 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在第三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發凸顯,莆田市的旅游資源豐富,做大旅游產業,發展旅游經濟已成為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共識。
市政協委員王建煌說,我市旅游產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自然資源豐富。我市有壺山蘭水、荔林水鄉特色,有以媽祖湄洲、九鯉湖為龍頭的“莆田二十四景”、仙游“四大景”和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二是文化底蘊深厚。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有著豐盈的人文景觀。在中國封建社會從隋朝至清朝末年的整個科舉時代,全國各地進士達千名以上的進士縣,只有18個,莆田縣是其中之一,莆田歷代進士達1700多位。“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成為莆田的古訓。莆田作為媽祖的誕生地,媽祖文化影響廣泛,目前全世界有媽祖祖廟約5000座,媽祖信眾近3億人,近年來莆臺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每年臺胞來湄州島朝拜媽祖達數萬人次。此外,九鯉湖作為中國夢文化的發祥地,祈夢文化也是一種獨特的旅游產品。三是工藝獨具魅力。莆田是中國著名的民間藝術之鄉,素有“中國木雕之城”、“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中國銀飾之鄉”等稱號,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已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我市工藝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品種繁多、技藝精湛,涵蓋了“六編”(竹編、藤編、芒編、草編、棕編、塑料編)、“六雕” (木雕、石雕、銅雕、骨雕、竹雕和仿玉雕),并帶動了國畫、油畫、古玩、布藝等產業發展。目前,工藝美術城、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上塘珠寶城、油畫城、石藝城等工藝品工藝精湛,全國聞名,深受游客喜愛。
旅游工藝品作為旅游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經濟中有著突出的地位。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工藝品,能夠反映旅游區自然與文化的特色,有著較高審美文化價值,制作精巧的旅游工藝品對活躍旅游商品市場,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彰顯地域特色文化,塑造旅游景區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王建煌說,開發特色旅游工藝品有三個重要意義。一是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徑。隨著旅游者消費水平的提高,游客對旅游工藝品的青睞程度越來越高,旅游工藝品購物在旅游消費結合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因此,為旅客提供具有紀念意義或收藏價值的莆田旅游工藝品是調整收入結構、提高旅游收入的必要途徑。二是提升景區形象的重要形式。具有典型象征意義的旅游工藝品是宣傳旅游景區形象最好的廣告,可以作為旅游景區對外宣傳的名片,在對外營銷推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三是開發特色旅游工藝品是彰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莆田作為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是一座既傳承悠久歷史文化,又洋溢現代文明氣息的旅游城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尤其是歷史文化資源,而這些就是開發特色旅游工藝品的基礎和源泉。如媽祖信俗、媽祖祭典、莆仙戲等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化寺釋迦文佛塔、宋建玄妙觀三清殿、天中萬壽塔、仙游九座寺無塵塔等一批全國重點文物,還有出游、舞龍、游燈、“十音八樂”、大鼓吹等節日期間的文娛演出等民俗文化。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皆可與傳統工藝相結合,設計出具有獨特收藏和紀念價值的旅游工藝品。
王建煌認為,莆田旅游工藝品開發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目前,我市旅游仍以觀光旅游為主,旅游產品開發尚屬起步階段,縱觀我市旅游市場,旅游工藝品雖然不少,但是沒有緊扣景點的特色,旅游工藝品缺乏地方文化特色,跟其他城市旅游工藝品相比,雷同較多。二是缺乏專業設計制作人才。目前,全市旅游工藝品生產企業不多,結合傳統文化設計和制作工藝人才嚴重缺乏,一些民間傳統手工藝品設計水準較低、文化元素不濃、藝術品位不高等,未能真正吸引游客購買。三是政府引導力度不夠。政府沒有及時把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工藝品作為地方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與旅游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對工藝企業開展旅游工藝品的引導、激勵力度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四是缺乏統一規范管理。目前全市旅游工藝品行業缺乏統一的規范管理的行業等級標準,價格定位準確性不夠,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沒有權威性的價格和質量評定體系,顧客購買時的可信度就低。
為此,王建煌建議:政府及相關行業的大力扶持。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公共資源優勢,對具有自主創新開發上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償,對符合條件的旅游工藝品生產企業在技術改造、生產、銷售等方面給予貸款補貼、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通過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擴大特色旅游工藝品的開發和銷售,有效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將旅游工藝品設計人才納入地方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劃;引進、培育一批綜合能力較高的特色旅游工藝品開發專業人才;組織旅游工藝品設計人員到全國各地旅游工藝品研發中心學習交流,參加各地研討會等;組織開展旅游工藝品設計制作技能大賽,選拔和培養技能人才。
做細做精旅游工藝品。要強化特色旅游工藝品設計、加工、包裝,做細做精旅游工藝品,增加產品的含金量。要立足特色,融合莆仙文化元素,突出文化創意,依托莆田工藝美術文化、媽祖文化、祈夢文化等資源優勢,將譽滿天下的莆田工藝文化與旅游工藝品開發緊密結合,依托莆田木雕、黃石玉雕、上塘銀飾、仙作古典家俱、仙游油畫、北高黃金珠寶、埭頭水晶等,大力開發以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中國仙作工藝走廊、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上塘珠寶城、油畫城、石藝城等為代表的莆仙特色旅游工藝品生產銷售示范點,逐步培育、建立旅游工藝品市場,全力構建特色旅游工藝品賞品購物之都。
開放立體化的平臺構建。構建旅游工藝品的理論研究、交流、創新平臺。整合現有的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美術、旅游、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建立行業協會、旅游公司、生產企業、研發機構之間相互協調合作的綜合平臺。加快成立莆田旅游工藝品研發中心,主要用于組織科技研發力量為莆田旅游工藝品生產和銷售企業提供多元化、綜合性服務,為旅游工藝品在市場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咨詢和政策性建議。通過各種文化慶典活動、旅游黃金周、工藝品大賽等活動推介具有獨特文化意義的旅游工藝品,開拓一個地域特色旅游工藝品市場,建立莆仙特色旅游工藝品營銷中心。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