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鄭育俊
【市政協“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專題協商】報道之六
莆田: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
張志宏發言
提升品牌加強市場突圍
古典工藝家具是工藝美術產業的重要門類之一,是我市打造工藝美術產業千億產值目標的重要組成之一。
市經信委主任張志宏介紹了該委促進古典工藝家具行業發展的相關舉措。
一是積極拓展銷售市場。1、以展會帶動市場消費和品牌宣傳。通過藝博會、紅博會等展會平臺,將國內外專業客商“請進來”,宣傳推介我市古典工藝家具品牌。2、以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我市通過電子商務發展政策和專項資金,引導和鼓勵古典工藝家具企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將傳統的品牌門店營銷與在線運營結合起來,促進古典工藝家具行業市場拓展。目前,我市古典家具行業已有紅木易購、群仙紅木等電商平臺獲得市級電商發展專項資金扶持55萬元。
二是宣傳對接惠企政策。通過編印《省、市惠企政策匯編》,舉行惠企政策宣傳解讀會,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上進行惠企政策宣傳解讀,幫助企業了解惠企政策和銜接對應的政策進行申報。2014年,全市有11家古典工藝家具企業先后獲得省、市技改專項資金、市級電商發展專項資金、市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的補助,共計510萬元。
三是加快公共平臺建設。該委已將古典家具產業集群納入省32個產業集群窗口平臺之一,并撥付前期啟動資金25萬元,從今年起,工信部將分三年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下一步,該委將繼續協助福建省古典家具行業協會加快產業集群窗口平臺建設,為行業內中小微企業提供共性需求的信息服務、融資服務、創業培訓服務、技術服務、市場開拓服務、法律服務等,與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形成互聯互通。
四是加大金融服務力度。1、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融資服務功能。全市有28家融資性擔保機構,其中,4家古典家具行業協會及龍頭企業牽頭設立的擔保機構。2、擔保機構在與銀行合作的同時,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方式。3、積極利用政府過橋轉貸資金,幫助古典家具企業化解風險。去年,有7家古典家具企業使用轉貸資金14筆4.23億元;2015年至目前為止,由10戶企業使用轉貸資金13筆4.01億元。
五是優化構建人才隊伍。我市于2014年8月底啟動了第二屆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并于今年初評選出114名第二屆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其中古典工藝家具專業21名,進一步優化了我市工藝美術產業人才隊伍,并為下一屆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奠定了基礎。
就古典工藝家具行業未來發展,張志宏提出建議:
一要加強創新驅動。古典工藝家具行業要從規范企業管理、技術創新、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等方面,著力培育一批技術中心、研發一批自主創新產品、推廣一批兩化融合示范企業,發揮創新驅動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提升作用。
二要加強市場突圍。要主動適應市場謀求突圍,要利用市場調整的契機,加強技術創新、品牌創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研發新產品、拓展新領域,為產業突圍發展和下一輪市場交替奠定基礎。同時,要充分發揮協會作用。
三要加強品牌建設。要充分發揮古典工藝家具行業的“國字號”區域品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影響力,加快“仙作”、“陳橋”等集體商標的創建工作,通過整合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優勢資源,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品牌和工藝附加值。
四要加強質量管理。1、建立品牌質量標準體系。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在創建“仙作”、“陳橋”等集體商標中,要同步建立“仙作”、“陳橋”等集體商標的管理辦法和配套產品質量標準。2、加強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加快推行紅木家具產品質量芯片管理,通過RFID芯片防偽識別系統加強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強化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3、加強質量監管體系。仙游縣已成立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要充分發揮檢驗中心第三方檢測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的監管能力,推進紅木古典工藝家具質量不斷提高。
施晨峰發言
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
近幾年,市財政對我市紅木家具行業投入許多資金,包括連續5年每年補助紅木家具檢測中心200萬元計1000萬元用于檢測中心建設,有力支持紅木家具行業發展。
市財政局副局長施晨峰說,為加快我市紅木家具行業集聚、整合和升級,該局就紅木家具行業的現狀、特點等進行調研分析,對現行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財政政策作用存在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對策。
為推動紅木家具行業轉型升級,要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和政府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推進紅木家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據市委、市政府產業升級行動戰略部署和重點目標,加大扶持力度,優化扶持方向,突出扶持重點,創新扶持方式,充分發揮政府專項資金引導作用,支持我市傳統產業和紅木家具產業集聚園區建設,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特色園區為載體,培育和壯大一批符合我市產業升級方向、具有競爭能力的重點龍頭骨干企業,進一步促進我市紅木家具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對此,施晨峰提出建議:切塊安排紅木家具專項產業扶持資金。整合市級各類專項資金中,盡可能切塊安排紅木家具產業扶持資金,并制定資金扶持方向、條件和標準,摒棄“撒胡椒面”的形式,重點用于扶持技術創新型、生態環保型以及稅收貢獻率較高的優選項目,通過貼息、補助、配套、獎勵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科技、人才和產業升級方向的財政資金扶持政策。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引導生產要素向紅木家具產傳統產業投入。一方面政府可通過稅收、財政貼息等政策,鼓勵和限制資金、勞動、人才等要素向紅木家具產業流動,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政府可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刺激產業的需求和產出,加快產業的成長,促進產業升級,優化整個產業結構。
以技術創新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技術改造投入,實現傳統產業內涵式發展,加快推進紅木家具傳統產業上下游關聯產業的兼并重組整合,實現傳統產業存量提升。同時樹立生態環保理念,立足高質高端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稅收,不斷培育壯大,實現傳統產業跨越式發展。突出創新驅動,加快兩化融合,實現紅木家具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推動行業智能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樹立品牌意識,把品牌發展納入政府全面統籌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把品牌發展和培育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不斷加大對企業爭創名牌名標的扶持力度。對獲得國家級名牌、名標、免檢產品的企業給予獎勵,調動企業爭創名牌名標的積極性。
推進品牌的全面維護,提高品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要做強做大品牌,要設立“品牌提升”獎勵基金,專項用于全市名牌名標的營銷推進。同時,政府還要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強化產業、產品的品牌維護意識,嚴厲打擊仿冒名牌的行為,切實保護好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
把區域品牌培育納入政府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區域品牌是一定地域的企業品牌集體行為的綜合表現,并在較大范圍內形成地域或產品較大知名度和美譽度。傳統產業通過產業集群的形式,進行整合,創造性、高起點地實施區域品牌戰略可迅速縮短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差距,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發揮水平地有效措施。切實把產業集群建設和區域品牌地培育有機結合起來。
推動紅木家具企業兼并重組。全市紅木家具企業4000多家(包括個體經營戶),但規模以上只有企業116家,有必要對該產業企業兼并重組。對重大企業兼并重組出臺優惠政策,通過財政補助、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對重大兼并重組項目按照“一事一議”“一企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