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專題協商】報道之三
何錦馳:紅木家具仍是發展的主動力
近年來,仙游的發展勢頭和速度已進入有史以來最好最快時期。
市政協委員何錦馳說,仙游近幾年的發展印證了一個觀點:唯有地方特色產業才是發展的主動力。他認為,由于長期受制于交通設施、特色產業缺乏等因素影響,發展一直較為緩慢。改革開放以來,仙游探索了幾十年,一直沒有培育出特色產業,更無支柱產業,經濟明顯落后于其他區,大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就在近幾年,由于古典工藝家具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迅猛擴張,才形成了以“仙作”為代表的具有仙游地方特色的產業。
何錦馳說,古典工藝家具產業是仙游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和文化產業。近幾年的仙游,路寬了,樓高了,燈亮了hellip;hellip;發展變化有目共睹。現在的仙游已經徹底擺脫了閉塞的局面,融入了港城跨越發展的大格局,這些都離不開古典工藝家具產業的發展帶動。古典工藝家具產業發展帶來的另一影響就是讓“仙游”馳名海內外。
對于“仙作”產業的未來發展,何錦馳也有自己的思考:2014年,仙游古典工藝家具產業度過了最為艱難的一年。盡管去年紅木市場整體上處于低迷和蕭條的狀態,但卻給行業提供了一個理性回歸的契機。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處境,政府和企業都應該反思并認真地對古典工藝家具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探索,促使古典工藝家具產業的持續發展成為新常態。
何錦馳認為,古典工藝家具產業的前景依然美好,這源于市場信心。據統計,家具行業總產值年增長率會維持在15%左右。2014年,古典工藝家具產業占國內高端紅木家具市場份額七成以上,但在中低端紅木家具市場占領份額不高,應該說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名貴木材資源不斷減少、市場需求持續上升的現狀下,紅木家具保值和增值優勢明顯,必將成為家具行業的潮流和時尚,前景依然美好。還有一個方向,就是仙游要打造古典工藝家具行業界的“義烏”。要不斷擴充“仙作”的木種、風格、樣式,做到種類齊全,有花梨、有黑檀、有紫檀等等;樣式繁多,有清式,有明式;風格多樣,有古典、有現代、有中外結合、有古今相融等。要打造古典家具一站式服務平臺,讓顧客在仙游一次性購齊所需家具。進而帶動“六編六雕”、國畫、油畫、古玩、漆畫、布藝、唐卡等產業。爭取到2018年,工藝美術產業產值突破8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400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紅木家具研發生產交易基地、全國最大的紅木原材料交易市場和中國畫業總部經濟。
在紅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仙作”產業如何繼續在全國保持領跑優勢?何錦馳認為,關鍵就是“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具體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探索。
面向市場,研創新款式,選用新木種。首先要實現古典工藝家具在設計上的創新,使產品突破過去過分講究復古、仿古的限制,而將設計的核心放在滿足現代文明人的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上,最終使產品占領市場。其次紅木的選材用材也要有所突破,要把古典工藝家具從“別墅級”消費擴展到“套房級”。紅木作為一種文化概念,本身承擔著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古典家具文化的責任,只有讓紅木家具惠及到更多人群上,才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精雕細作,提升品牌文化,占領品質高地。市場低迷情況下,更需要“仙作人”冷靜下來,精雕細作,做出“仙作”靈魂,做出文化藝術的韻味,打造“仙作”的過硬品質。要通過建立質量保證制度、提升監管力度和強化行業自律等方法,實實在在地做好品質,做好品牌,珍惜全國媒體給我們的機會,樹立正面品牌形象。打造“仙作”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扎實地推進。品牌的塑造要注重企業文化、品牌文化、城市文化。當前,“仙作”品牌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要對應“加快崛起、跨越發展”的需要,還要靠研發、靠技術、靠 管理、靠企業文化。從根本上講,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提升“核心技術能力”;二是瞄準“國際化”市場。
放眼未來,打造“雙百”企業,組建“航母”集群。所謂“雙百企業”指的是百強企業和百年企業。“百強企業”是指培育行業龍頭企業方陣。通過這幾年的不斷探索,百強企業之前打造出的幾艘“仙作航空母艦”已見雛形,但未來最終的目標還是是建立起一個“航空母艦群”。百年企業則是指具有個性化設計、純手工制作、主要制作高端奢侈產品的老牌企業,如三福、大家之家、壩下明珠等家庭作坊式的企業,它們的規模一般不十分大,但對于“仙作”同樣是需要的。就像一個倒金字塔,百強企業處于頂端,是“仙作”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百年企業處于中間部位或者底端,不需要太多,但它們代表著“仙作”工藝、品質上的高超水平,也是“仙作”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雙百方針”,必將能帶領“仙作”產業實現對全國高中低家具市場的覆蓋。
順應潮流,拓展市場空間,發展電子商務。目前,仙游已經成立福建省紅木產業電子商務協會,并開始著手建立紅木電子商務總部,在不斷的探索下,紅木電子商務在未來必將有很大的突破和發展。何錦馳認為,紅木家具電子商務應分兩步走戰略。一要構建平臺,有效推廣。二是廠商共贏,完善交易。
政策扶持,打破發展瓶頸,對接科技成果。“仙作”產業要做大做強,需要企業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引領。政府面臨的主要有兩大任務,一是解決資金“瓶頸”問題。要完全解決這個困難,何錦馳認為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加快城鎮“三舊”改造。“三舊改造”是指通過舊村莊、舊集鎮、舊廠房的改造,通過收儲、報批,將集體建設用地變成國有建設用地。“三舊改造”之后,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戶主就可以進行抵押貸款,就能有力破解融資難題。另外,建議繼續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適度轉型,對龍頭企業在政策、用地、稅收等方面也給予優惠扶持。同時,要積極協調銀企關系,通過設立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集團三大“資金池”,促成銀行加大對“仙作”工藝企業的信貸扶持,幫助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維持銀行信貸和資金周轉,避免銀行抽貸、停貸引發企業資金鏈危機,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二是對接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升“仙作”企業及產品科技含量。
陳玉樹:紅木家具行業需要四個良字
市政協委員陳玉樹是莆田四君子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老總,從事紅木家具多年,擁有十分豐富的行業經驗。他在專題協商會上作為企業家代表侃侃而談,著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陳玉樹說,莆田紅木家具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對嚴峻的形勢,紅木家具產業要轉型升級,企業要改變經營策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企業家,經營自己的紅木家具企業,陳玉樹也有頗多感慨。他說,紅木家具企業發展形勢本來是非常好的,現在遇到困難,需要政府來扶持。但更重要的是,企業本身要練好內功,企業家要深思一個問題:自身如何轉型。
對紅木家具行業發展前景,陳玉樹充滿信心。他說,行業發展到今天,對于一些重病在身的企業,那是企業沒有一個正確的思路。
陳玉樹認為,紅木家具行業要健康發展,需要四個“良”字:良材、良工、良師、良心。
良材。紅木家具不管用什么材料,好如黃花梨、小葉紫檀,差一點的雞翅木,甚至一些新的木種,都要認真對待。在用材上一定要,認認真真,不要拼補,不要白皮,不要摻假。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廣大消費者,樹立好的品牌形象。
良工。優良的工藝是品質的保障。比如烘干、雕刻、磨光等,從商品到藝術品的過渡中,各道工序都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良師。在前面十多年發展當中,企業是自強不息過來。陳玉樹說,經過多年的奮斗,有了今天的良好開局,但是我們在思想意識上已經斷層了。前一代紅木家具企業創辦者當時多為三四十歲,這些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但很早就走向社會,自主創業,是這些人把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