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專題協商】報道之二
圖為中式紅木古典家具
圖為仙游紅木交易市場
圖為專門定制家庭裝修紅木家具
圖為轉型升級的涵江新古典家具園(效果圖)
推進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對策
針對莆田紅木家具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市政協提出建議:
創新發展思路,面向大眾消費。
(一)選用新木種。選用新木種就是要破解傳統名貴木種稀缺、進口難、價位高、消費群體有限而導致的產能相對過剩的困局。同時,選擇新木種,可以直接從莆田口岸入關,既利于突破瀕危木種進口難的瓶頸,又利于增加港口吞吐量,還可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目前,有的企業也在嘗試新的木種,這些木種質優、價廉、量足,但所欠缺的是傳統觀念導致的市場認可度問題。行業主管部門要盡快對其質量標準及產品進行認證,在此基礎上,一方面鼓勵支持更多企業采用,另一方面加大宣傳改變傳統消費理念。
(二)研發新產品。研發新產品就是要改變以往過分講究復古、仿古的理念,面向更多的消費群體,特別是新生代群體,以滿足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研發新產品就是要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巧妙融入時尚元素等方式對家具的款式進行創新和改良,以滿足現代人的待客需要和對家具舒適度的追求。政府要定期組織開展“原創設計”評選活動,重獎創新。
(三)拓展新領域。政府要引導企業從單一的家具生產向家裝、家飾產品延伸,在紅木家裝上也形成一定的份額,以滿足更多的市場需求。
創新管理模式,鼓勵技術提升。
(一)培育龍頭企業。政府要支持綜合實力強、研發創新能力突出、人才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以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并購等方式組建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型集團公司、股份公司,實現由單一的原料生產加工向研發、營銷、進出口貿易等方向發展,組建紅木家具企業“航母”集群,引領產業整體提升。對重大兼并重組項目按照“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制定扶持政策,發生的評估、審計、法律顧問等前期費用及并購貸款利息予以補助。要發展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和上下游配套,進一步完善木材經營、木材加工、家具制作、雕花打磨、噴漆上色、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環節,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技術培訓、信息咨詢、物流儲運、金融保險等專業配套服務。
(二)加強品質管理。要按照“政府引導、行業推動、企業自愿、聯盟自律、共謀發展”的原則,制訂產業聯盟標準,引導聯盟成員企業共同遵守產業聯盟標準。要推行“一證一書一卡一芯” (產品合格證、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質量明示卡和產品質量芯片)質量認證體系,實現從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后服務的生產使用全過程監管,以及產品質量的可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強化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要加強監督檢查的力度,建立質量監督聯席制度,定期開展產品監督抽檢工作。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行業誠信體系,加強行業自律,誠信經營。
(三)推動技術創新。推進與林產科研院校在數控、風干等新技術上的合作進程,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新裝備,促使我市紅木家具生產技術有質的飛躍,對技術改造成效顯著的企業進行大力宣傳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支持行業協會、企業創建技術中心、研發中心或設計研究院所,吸引相關高等院校、設計企業、設計人才加盟。
創新營銷模式,提升產品價值。
(一)引導企業建立產銷聯盟,實現互利共贏。鼓勵企業建立紅木家具精品營銷聯盟,抱團營銷,實現共贏。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要積極探索互聯網與產業結合的新思路,創新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加快推進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營銷,拓寬銷售渠道。群仙企業與四川福建商會的合作模式對去庫存量有一定的作用,政府和工商聯要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
(二)引導企業樹立文化創意理念,提升文化附加值。支持鼓勵企業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資源,開發設計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的產品,做文化創意的文章,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通過文化創意,培植地方稅源,增加地方稅收收入。
(三)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提升品牌價值。把品牌發展納入政府全面統籌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不斷加大對企業爭創名牌名標的扶持力度。對獲得國家、省級名牌、名標、免檢產品的企業給予獎勵。要把區域品牌培育納入政府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國字號”區域品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影響力,加快“仙作”、“陳橋”等集體商標的創建工作。設立“品牌提升”獎勵基金,用于全市名牌名標的營銷推進,提高品牌貢獻率。
創新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
(一)支持企業信貸需求。一方面要引導企業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擴張,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支持企業信貸需求。通過設立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集團三大“資金池”,促成銀行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扶持,幫助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維持銀行信貸和資金周轉,避免銀行抽貸、停貸引發企業資金鏈危機。銀行要簡化授信流程,積極開發針對性強、便捷有效的信貸品種。政府和行業協會要分季度組織召開銀企資金供需洽談活動,及時向金融機構推薦有融資需求后勁足的成長型企業。
( 二)開拓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引導企業及時對接國家、省里的創業創投基金,研究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信譽良好、實力較強的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企業債券和短期融資債券。支持企業上市,鼓勵企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并通過發行中長期票據等多種方式融資。
(三)發揮信用擔保機構作用。鼓勵更多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擔保機構,建立資金互助組織,做大做強現有擔保公司,運用行業協會、互助組織的資金,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
創新服務機制,加強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議市政府成立紅木家具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縣區、園區、協會負責人為成員的紅木家具行業發展協調小組,定期組織召開小組成員會議,研究討論相關事宜,及時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與問題,跟蹤督查優惠政策落實情況。
(二)加大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扶持技術創新型、生態環保型以及稅收貢獻率較高的企業和優選項目,通過貼息、補助、配套、獎勵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科技研發、人才培訓和產業升級等方向的財政資金扶持政策。宣傳部門要協調各新聞媒體統一宣傳口徑,引導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大眾消費。市政府每年劃撥專項經費支持紅木家具品牌在中央電視臺、互聯網等主流媒體上進行廣泛、持續的宣傳。定期組織舉辦各類大中型紅木家具品牌營銷宣傳活動,提升影響力。
(三)創新服務機制。政府要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和行業發展進程,適時調整完善已經出臺的扶持優惠政策。土地管理部門在推進加快城鎮“三舊”改造、增加園區用地等方面,盡量給予政策支持。稅務部門要加強對紅木家具企業稅收征管的科學性研究,合理稅負,增加地方收入。海關要實現紅木進口“綠色通關”,大力推行海關審價、檢驗檢疫、通關放行等一站式服務。爭取設立海關“露天保稅倉庫”,并推行“倉單質押”,營造現代物流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商務部門要積極拓展集裝箱航運航班,爭取增加開通莆田口岸內外貿支線航班,并對現有的航班運營費用和紅木進口適當提高補貼標準,以進一步鼓勵企業從莆田口岸進口原材料,實現雙贏。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