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專題協商】報道之一
圖為2015年市政協首場專題協商會
圖為歐式紅木家具
圖為紅木古典家具展廳
近年來,我市紅木家具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占比逐年升高,具有較高的市場影響力,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是,由于市場等原因,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銷售與生產相繼都受到沖擊,融資、土地、房產、工資、店租等費用卻不斷上漲,已嚴重影響到這一行業。在嚴峻的形勢下如何突出重圍,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我市的紅木家具產業,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紅木家具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市委、市政府、市政協聯合制定的2015年專題協商計劃,今年二三月份,市政協副主席陳元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就“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展開專題調研。
三月底,市政協在仙游縣召開“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專題協商會。副主席陳元、李力利、林惠中、彭麗靖、王少華、趙愛紅,秘書長陳劍華出席。副市長陳志強到會。陳元代表市政協課題組介紹總體調研情況,市政協委員何錦馳、吳志林、陳玉樹等圍繞構筑研發設計平臺體系、產業配套支撐體系、市場銷售平臺體系,完善研發設計、金融物流、會展商貿等薄弱環節,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作了發言,分析了我市紅木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并提出意見建議。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等市直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協商,聽取委員意見并提出了具體工作意見。
專題協商會后,調研組向市委、市政府上報了建議案,提出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的“五個創新”建議。建議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4月17日,周聯清書記批示:請陳志強同志牽頭,市政協的建議有針對性,如何推動紅木家具產業健康發展要專題研究,加強引導。4月20日,翁玉耀市長批示:請陳副市長會仙游縣政府和協會、龍頭企業按周書記批示要求抓緊研究,共推紅木家具轉型升級。
[調查研究]
“仙作”古典家具名揚全國
我市紅木家具產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具備較好的基礎。仙游縣紅木家具產業在全國產業格局中形成了“仙作”流派,與“京作”、“蘇作”、“廣作”并稱古典工藝家具“四大流派”,占領全國高端紅木家具市場份額的70%以上,是我國重要的紅木古典家具產地。原材料上,掌握了雄厚的名貴紅木原材料資源,占據了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
在人才技術上,“仙作”技藝代代相傳,不乏璀璨如星的技藝工匠和大師。全市現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42名,省工藝美術名人83名,市級工藝美術大師164人,工藝美術師職稱以上人員450多名,還有6000多名中高級技術工人和技師。
在園區建設上,仙游是全國最重要的紅木產業基地之一,原料購銷和生產加工已具規模,產業集聚效應突顯。仙游工藝產業園被評為“福建省十大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將建成集古典工藝家具生產、展示、營銷、倉儲、研發以及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涵江區新古典家具園投資建設,占地面積約200畝,總投資10億,將為200家以上的家具廠商打造工廠式體驗的新古典家具直銷平臺。涵江“陳橋”家具生產歷史悠久,目前中低端紅木家具在浙江東陽等地具有良好的銷路和市場競爭力。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于2012年在仙游縣成立,為全省木雕古典家具產品的質量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仙作網”被認定為福建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為企業了解行業資訊、展示企業形象、產品交易提供了重要途徑。
“仙作”以精湛的工藝名揚全國,“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藝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仙游縣先后獲得了“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中國仙作紅木家具產業基地”、“中國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國際木文化研究與實踐基地”等區域品牌。仙游縣先后舉辦的“仙作·中國行”、“中國(仙游)中式家居文化高峰論壇暨紅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覽會”、“國際木文化節”、“2014仙作紅木文化周”等活動,有效地推動了“仙作”品牌的宣傳和推廣,進一步提升了“仙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也培育扶持了一批知名品牌。目前,仙游縣古典家具產業共有中國馳名商標4枚、省著名商標35枚、省知名字號企業7家、省名牌產品48個。仙游工藝作品在“百花獎”、“山花獎”、“爭艷杯”大賽和國內各類展覽展銷中屢獲獎牌,共獲得金獎286個、銀獎336個、銅獎275個。
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市紅木家具產業共有企業4000多家(含個體經營戶),其中注冊企業17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11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9.43億元,比增17.9%,比全市工藝美術產業增幅高3.1個百分點,占全市工藝美術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5.35%,僅仙游縣古典工藝家具實現稅收4億多元,從業人員30余萬人,就業人員工資高。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金融、房地產、飲食服務、運輸、會展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莆田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瓶頸
市政協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我市紅木家具產業當前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有:
市場疲軟量價齊跌。受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一方面消費需求疲軟,市場相對低迷,另一方面生產成本又居高不下,導致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生產與銷售相繼受到沖擊,無論在銷量上還是價格上都出現明顯下跌的趨勢,紅木家具處于有價無市的局面,產品和原材料積壓比較嚴重。
資金緊張陷入困境。由于庫存增加,造成大量資金沉淀,企業新增貸款難,民間借貸成本高,資金來源少,導致企業轉型升級、產品更新、技術改造所需資金壓力大,許多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據了解,去年仙游紅木家具小型企業停產的有30%,今年可能又有一批企業面臨停產的可能。如果不加快轉型升級,不創新融資機制,該產業將受到嚴重的沖擊。
經營單一管理落后。一是經營模式相對落后。我市紅木家具行業規模小、實力弱的企業和加工廠較多,大部分企業仍然是以家族式經營的管理模式為主,經營模式單一落后,多數是前店后廠、自產自銷。尤其各企業主要以“單兵”作戰為主,缺乏“仙作”的全局觀念,整個市場多元化、差異化的生產經營體系尚未成熟。二是管理不夠規范,質量品牌意識淡薄。不少規模較小的企業未能建立有效的企業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在原材料、產品質量和銷售等環節存在漏洞,制約了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的提升。部分企業不重視產品質量,用料上以次充好,工藝上粗制濫造,產銷糾紛、假冒偽劣等現象時有發生。行業內的標準化意識普遍不高,多數企業仍未對產品執行標準進行登記備案。三是選擇木種單一,偏重名貴樹種。我市紅木家具產業,選擇木種相對一致,而且偏重名貴樹種,造成原料緊張,成本上漲,家具價格高居不下,消費難以持續。
優惠政策落實不夠。為促進我市經濟發展,中央、省、市、縣及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紅木家具產業可享受的政策及優惠眾多,但由于宣傳不到位,解讀指導不夠,許多企業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導致許多優惠政策運用不到位或沒有惠及企業,成為紙上談兵。如木材進口補貼資金就沒有完成預期目標。 (未完待續)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