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信俗世遺地,為1988年省政府批準的對外開放旅游經濟區和1992年國務院批準創辦的首批十二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海洋公園,也是國臺辦批準設立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臺灣同胞旅游專項落地辦證點和對臺直航點,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尤其是在海峽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區建設中具有獨特優勢和重要地位。在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上,市民革向大會提交《關于重視推動支持設立湄洲島臺灣商品免稅商場的建議》書面發言,深入分析了湄洲島在兩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設立臺灣商品免稅商場的必要性和有利條件。發言說,早在2007年,《湄洲島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實施方案》已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審批。
推動湄洲島設立臺灣商品免稅商場
媽祖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成為福建省做臺灣人民工作的最重要資源之一。從1987年臺灣當局“開禁”以來,共 有300多萬臺胞來過湄洲島,其中各界知名人士5萬多人次,乘漁船的有6000多航次近6萬人次。湄洲島也組織了近1000個團組近20000人次赴臺交流,廣泛接觸了臺灣民眾。
市民革認為,縱觀20多年來的對臺媽祖文化交流,產生了七個方面的積極效應:一是緩和了兩岸緊張局勢;二是開啟了兩岸直航先河;三是促進了兩岸人員往來;四是突破了兩岸交流難點;五是增強了兩岸本源共識;六是深化了兩岸文化交流;七是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方興未艾的媽祖文化交流熱潮使湄洲島成為重要的對臺工作基地,走在全國對臺工作的前沿,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對弘揚媽祖文化、發展兩岸關系作出重要指示。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更加突出媽祖文化在建設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使我們充分認識到湄洲島在全局中的重要位置、重要作用、重要責任,為我們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揮媽祖文化優勢、促進對臺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機遇,爭創了新優勢。
市民革發言指出,針對海峽兩岸關系的現狀,辟設湄洲島臺灣商品免稅商場,把湄洲島建成兩岸經貿合作的重要通道,將有助于促進兩岸經貿合作,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而且對深入貫徹《若干意見》,做好臺灣人民工作,促進兩岸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辟設臺灣商品免稅商場,是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建設全國對臺工作重要基地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媽祖文化在對臺交流交往,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等先后到莆或到湄洲島視察,對弘揚媽祖文化,發展兩岸關系作出重要指示。尤其是2006年初胡錦濤同志視察福建的重要講話及2011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福建代表團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突顯了媽祖文化在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中的優勢和特殊作用,為進一步弘揚媽祖文化,構建對臺工作基地指明了方向。辟設臺灣商品免稅商場,既是實施中央關于“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進一步做好臺灣人民工作的重要步驟和有效載體,也是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關于“建設湄洲島重要的對臺工作基地”,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和具體行動,是對臺形勢發展的需要。
辟設對臺免稅商場,有利于“以經濟促政治”,做好臺灣人民的工作。以經濟促政治,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是對臺工作的重要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力發展對臺經貿合作,促進兩岸經濟深度融合。在湄洲島辟設臺灣商品免稅商場,可以使臺灣人民透過這一“窗口”更多地了解祖國大陸,使更多的臺灣同胞從祖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中獲益,把個人的利益和祖國經濟聯系在一起。當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從兩岸經貿合作中獲利時,必然會產生有利統一的政治要求,自覺抗衡“臺獨”傾向,實現“以經濟促政治”的目的。辟設湄洲島臺灣商品免稅商場,借助莆臺經貿合作與交流,促進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必將大大增強臺胞對祖國的向心力,不僅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而且有深遠的政治影響。
辟設臺灣商品免稅商場,是拓展莆臺經濟發展空間的共同需要。辟設臺灣商品免稅商場,加強對臺通道建設,可以進一步拓展莆田的經濟腹地,加快莆田外向型經濟發展。有利于積極引進臺灣商品和經營管理理念,促進莆田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有利于引進兩岸相關產品,豐富購物旅游,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繁榮地方經濟;有利于加大兩地經濟的滲透和深度融合,促進莆臺經濟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近年來,上島朝圣的部分臺灣媽祖信眾及從事貿易的臺胞反映,如果大陸能比照廈門大嶝島的兩岸互市貿易做法,在湄洲島上同樣設立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或臺灣商品免稅商場,那效果更好。如果廈門大嶝島的兩岸互市貿易政策能在島上落戶實踐,有著比大嶝島更大的優勢、更好的有利條件,所發揮的作用也將更大:一是客源優勢。市場繁榮是建立在一定數量的消費者基礎上的,近年來,湄洲島旅游業蓬勃發展,年上島游客逾300萬人次,其中臺胞達20萬人次。隨著交通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的不斷改善,來島游客呈逐年上升趨勢,客源發展潛力巨大。二是政策優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和福建省賦予湄洲島一系列優惠政策,尤其是臺胞朝圣旅游專項落地辦證點、臺輪停泊點、對臺小額貿易點、對臺直航點等優惠政策,為從海上直航來島朝圣旅游及從事兩岸貿易的臺胞大開方便之門。國務院《若干意見》賦予“媽祖文化”優先發展、先行先試的權限,為開展對臺經貿合作提供了新機遇。三是口岸優勢。具有設施較好的宮下對臺客運站和宮下臺輪停泊點碼頭,且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已形成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條件。四是工作優勢。20多年來,湄洲島積極開展對臺聯誼工作,密切了湄臺關系,特別是在辟設臺灣商品免稅商場方面取得共識,得到臺灣工商界的大力支持,許多臺灣商界人士來島實地考察;并合作建設湄洲島對臺經貿交流中心、湄洲島濱海游樂中心等項目,湄洲島媽祖文化創意園區、臺灣風情社區也在積極規劃建設中,前期工作積極有序推進。同時湄洲島已把購物中心改造提升,未雨綢繆,為發展兩岸互市貿易奠定了一定基礎。
這一政策的實施,必將取得更大的政治影響和經濟效益。一是促進湄臺常態化“直航”。互市貿易政策的實施,必將吸引更多的臺商臺輪直接從海上來島從事商品貿易,從這一意義上說,客觀上使“直航”常態化成為事實。二是有利于做好臺灣人民工作。互市貿易的建立,來島朝圣、交易的臺胞將不斷增加,就可為湄洲島提供更多、更直接接觸臺胞的機會,為做好臺灣人民工作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三是有利于發展閩臺旅游經貿合作,促進兩岸經濟深度融合。四是有利于促進湄洲島開發建設、經濟發展?;ナ匈Q易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改善湄洲島旅游投資環境,吸引更多臺資外資內資參與建設,促進湄洲島購物旅游、商務旅游發展,對繁榮湄洲島經濟,推動國家旅游度假區、全國對臺工作重要基地建設將起著更加積極作用。因此,在湄洲島辟設免稅商場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已具備了發展條件。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