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秀嶼區政協在區委的領導和市政協的指導下,堅持以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中共秀嶼區委三屆六次、七次全會的部署,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履行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關注民生,致力發展,為努力實現“港口旺、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緊緊圍繞中心,在助推科學發展上有新貢獻
始終堅持把助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認真組織委員開展各種形式的協商議政、調研視察活動,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注重專題協商,服務發展大局。充分運用好政協的話語權,通過各種協商民主形式,緊扣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精心選擇重點議題,開展專題協商。一年來,分別就“海洋牧場建設”、“上塘珠寶城建設”和“幸福家園試點建設”等議題召開專題協商會,邀請區委、區政府領導及區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上,委員們緊扣議題,暢所欲言,坦陳己見,就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提出了要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注重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改善基礎設施等建議;就推進上塘珠寶城建設提出要明晰產業發展定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等建議;就加快幸福家園試點建設提出要強化規劃引領、開設審批綠色通道、整合政策資源等建議。每一個議題的協商,會前組織委員進行調研,廣泛征求各界人士意見,會中聽取政府情況通報,會后形成書面報告,報送區委、區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進一步增強協商民主實效。
開展專題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專題調研活動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載體。去年,除了就重點協商議題開展專題調研之外,還組織委員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興企”課題進行調研,提出要構建創新體系、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高素質研發人才建設、增強科技創新內動力等意見和建議,為區委、區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同時,積極協 助省市政協開展僑資企業發展環境、推動社會辦醫、完善公共服務推進城鎮化發展及規范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等課題的專題調研,受到省、市政協的充分肯定。
主動融入大局,助推科學發展。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區政協領導主動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分別掛鉤上塘珠寶城、華港制油、莆田郵政速遞物流、平海石塘風電場、涵港大道秀嶼段等20多個重點項目建設,與其他班子領導一道奮戰在一線,同挑發展擔子,共擔發展重責。在掛鉤項目工作中,堅持主動靠前,深入項目一線,幫助解決困難,督查進展情況,促進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尤其是在推動石門澳產業園PA6項目落地工作中,區政協領導分別掛鉤營邊、石頭、西溫、芳店等基層村組織,廣泛聯系區政協委員,舉行多場座談會,進行民主協商,為項目順利落地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區委交辦的任務。同時,結合“三深入三服務”活動的開展,主動深入委員企業,關注企業的發展,切實幫助掛鉤企業及所聯系的委員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企業發展。
二、堅持履職為民,在促進民生改善上有新突破
始終牢記履職為民宗旨,把維護好人民利益作為履行職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注民情,反映民意,維護民利,切實為保障和改善民生貢獻力量。
加強提案督辦,惠及民生民利。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共收到提案79件,經嚴格審查立案78件,立案率達98.7%。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和承辦單位認真辦理下,目前,所有提案已辦理答復完畢。為充分發揮提案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協履職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提案辦理的成效和辦理質量。去年,區政府、區政協創新提案督辦形式,建立了由政府、政協分管領導聯合督辦重點提案制度,對《關于加快南日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海洋循環經濟發展》、《關于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建議》等12件重點提案,分別由區政府、區政協領導聯合督辦。督辦活動采取聽查看談等方式,由區政府、區政協、承辦單位、提案人“四方”面對面磋商、討論,進一步促進“提辦”雙方的溝通和聯系,提高了提案辦理的成效,充分發揮了政協提案在促進民生問題解決中的重要作用。
暢通信息渠道,反映社情民意。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為更好地履行政協職能,增強政協工作的活力,協助黨委政府全面掌握實際情況,及時了解群眾意愿,化解矛盾,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一年來,區政協領導主動深入所掛鉤的鄉鎮、村居,通過召開村兩委工作會議、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座談會、深入走訪群眾等方式,認真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詳細了解群眾之所想所盼,幫助掛鉤村制定今后的發展規劃和思路。2014年3月份,按照區委的統一部署,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包村聯戶拉家常聽取意見”活動,主席、副主席每人聯戶30戶,各委室主任每人聯戶50戶,通過此項活動,走訪掛鉤村3百多戶群眾,與人民群眾面對面談心交心,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活動期間共梳理出十大類四十多條意見和建議,并積極為群眾協調解決一些村道建設、交通安全設施建設、自來水供應和學校建設等具體困難和問題,有效推進了教育實踐活動開展。6月份,堅持干部參與不漏一個、村級掛鉤聯系點一個不漏、走訪群眾不漏一戶的“三個不漏”原則, 落實好“訪民情聚民心”干部走訪工作制度,進一步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使區政協真正成為黨委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開展視察活動,促進民生改善。專題視察是政協履行職能的一個重要形式。常委會堅持把民生問題作為視察重點,做到經常性視察與年度重點視察相結合,集中視察與專題視察相結合,切實發揮視察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一年來,組織委員重點就安置房建設及回遷工作、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等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實情況,開展了一系列視察活動,針對視察中發現的建設資金短缺、前期準備不足、規劃布局不夠合理、拆建速度不相匹配等問題,提出要加快建設推進力度、提前謀劃統籌兼顧、多方籌措建設資金、規劃布局適度超前等意見和建議,得到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并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三、發揮獨特優勢,在增進社會和諧上有新作為
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工作的兩大主題,一年來,區政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統一各方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全力維護改革發展大局,共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增進團結,維護穩定。堅持把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作為履行職能的著力點,重視維護穩定工作,充分發揮政協委員聯系面廣和位置超脫的優勢,組織委員深入基層、深入社區、深入所聯系的界別群眾,圍繞秀嶼區社會管理、重點項目落地、城市治安、交通、衛生整治、教育及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等問題,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做好釋疑解惑、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等工作,最大限度促進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和階層關系的和諧,為全區的改革發展穩定減少阻力、增進助力,形成合力。
扶貧幫困,奉獻真情。幫困助學是區政協的一項特色工作,自2003年設立“秀嶼區政協幫困助學金”以來,得到委員的積極響應與支持。采取一屆一次性捐款的方式,在幫困助學的基礎上增設了獎教金,用于獎勵愛崗敬業、教學成果突出的優秀教師。截至2014年8月26日,共有126名政協委員參與捐資助學,捐款總額達128.3萬元,已有90名優秀教師受到獎勵、366名學生得到資助,累計發放獎教助學金47.4萬元。
弘揚文化,展現風采。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謳歌共和國65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反映人民政協65年來的光輝歷程。依托區政協書畫院,舉辦了慶祝國慶暨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書畫展,共有20多名會員參加活動,共展出60多幅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品位高雅的書畫作品,充分展示了區政協的工作特色和履職成果,體現了秀嶼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
四、搭建交流平臺,在完善聯絡制度上有新舉措
堅持“親民協政、為民履職”工作定位,高度重視密切聯系群眾、真誠服務群眾工作,不斷豐富委員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載體。
建立健全委員聯絡制度。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在政協健全委員聯絡機構,完善委員聯絡制度”的要求,去年常委會推行了領導聯系常委、常委聯系委員制度。按照制度要求,主席、副主席每人聯系8—9名常委,常委每人聯系5—6名委員,做到政協機關聯系委員全覆蓋、常態化。去年,區政協建立了“秀嶼政協”微信平臺,共編發100多條微信信息,及時為委員傳送區情信息和政協機關的工作動態,讓委員知情明政。同時,通過該平臺,關注、收集委員和社會各界對政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為委員履職提供服務和幫助,開辟了秀嶼政協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的新渠道。
加強政協聯絡組工作的指導。為充分發揮聯絡組的職能作用,更好地服務中心工作。去年,區政協領導全面走訪了轄區內(含湄洲島、北岸)11個鄉鎮聯絡組和10個駐外聯絡組,召開座談會,向委員們通報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及區政協工作開展情況,并以會代訓,